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卫报:唐山重建让四川震区看到希望
2008年05月27日 11:08环球时报 】 【打印

英国《卫报》5月26日文章,原题:灾难之后的唐山打赢生死战

在红岩(音)餐厅坐着的刘顺有(音)掐灭手里的香烟,“我开始抽烟是为了挡住当时全城散发出的气味。”他的这家餐馆的大理石门面矗立在(唐山)一条繁忙的街道上。

当四川的地震灾区将注意力转向重建时,它应该看向东北的唐山寻求灵感。32年前,一场地震彻底摧毁了唐山,全城100万居民有近1/4遇难。如今的“凤凰城”变得比以往更大、更兴旺。人口是地震前的几倍;烟雾证明了当地的工业实力,它的GDP在中国城市中排第20位。

1976年灾难的痕迹只在某些地点可见。但幸存者记得一切:拼命地寻找父母和孩子、垂死者的呻吟……32年后的今天,这个城市学校的学生仍要进行地震演习。当四川遭难时,最先捐款的是像刘顺有这样的唐山人。

这座城市是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地震后官员们确保生产很快恢复。但“当时国家很穷,重建工作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唐山大地震》一书的作者钱钢说,快要10周年时,人们才开始认真地重建基础设施。

但当地人感激他们所得到的有限帮助。“我们常说‘中国有两块钱,政府把一块拨给了唐山’”。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唐山)前矿工说,“解放军提供支援,其他省份也送来食品。” “幸亏我们有石油和一个深水码头。”当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时,唐山充分利用了其优势。

如今,同以前一样,军队将是灾区重建恢复工作的关键。但四川震区的未来要远比1976年时的唐山明朗。北京已设立了一个700亿元的重建基金,并承诺兴建150万个临时住所。曾帮助指导唐山重建的苏幼坡(音)表示,新城可能在一年内建成。

但挑战仍然巨大:需要修建的不仅有住所、学校和医院,还有道路和桥梁。威斯敏斯特大学的灾后重建专家托尼?劳埃德说:“中国擅长组织……但离开了民众也不行。最终起作用的还是民众。”

这似乎与你在唐山所听到的惊人地相似:感谢外部的支援,但相信重建必须靠自己。唐山地震时才8岁的王少文(音)说:“我成了孤儿,虽然有大家帮助,但我学着自立。我想告诉那些汶川孤儿要坚强。必须靠自己。”

王的父母和姐姐以及其他数万人被埋的地方如今成了公园。公园的一扇门边立着纪念地震死难者的黑色大理石。但多数人到这里是为了休闲而不是悼念:踩脚踏船的一对儿、在湖畔享受野餐的一家子。地震令唐山满目疮痍,但没能挡住它前进的脚步。(作者塔尼亚.布兰尼根,汪析译)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环球网:www.huanqiu.com

今日四川大地震评论集 灾难中的红与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