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以前,汶川地震。中国和她的人民一起进入非常状态。数万同胞离开人世,500万人痛失家园。数十万救援人员、志愿者在前方紧张救援,13亿中国人在后方焦急守望。14天以来,几乎每一个人,受灾的人,救灾的人,捐助灾区的人,祝福灾民的人,都呈现出有别平日的面貌。这新面貌,令我们自己也感到吃惊:仿佛我们不曾了解自己、不曾了解同胞;仿佛我们不曾了解社会、不曾了解政府;仿佛我们不曾了解家乡,不曾了解祖国。这新面貌,令悲伤的我们感到骄傲,爱与同情、责任与担当、荣誉与牺牲,这些美德曾经沉默、或是低语,今天它唱成最响亮的合声!这些美德,人们曾经否定、或是怀疑,今天人们在别人的脸上看到、自己的心底找到,它真实而坚定!
本报今日推出大爱特刊,讲述灾难中的小故事。小故事里到处写着充满力量的一个“大”字。
你看,有那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别人的生命:老师护着学生,丈夫护着妻子,母亲护着孩子———没有犹豫、奋不顾身的刹那间在他们心头涌起的那份爱和责任,就像他们离开时的姿势,永久地凝固在人们的心底。
你看,有那么多人顾不及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救出更多的人: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这是救援战士的恳求,他手脚受伤、体力透支;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这是北川县长的命令,他在地震中失去了5位亲人。他们在痛苦中紧紧攥住的那份刚强和坚持,透过他们简单的话语,在悲伤的河流上激起散不去的浩荡。
还有,防疫队员冒险进驻,有人已经感染,医生失去亲人,但是不曾离开手术台———他们多么敬业;还有,小小的孩子已经逃出来复又跑回去,救出两名同学———他是多么勇敢;还有,废墟底下的同学彼此鼓励,唱起歌来———他们多么乐观;还有,日本救援队员向遗体默哀———在他们眼中,人道哪有国界、生命多么庄严;还有,不计其数的志愿者勇赴灾区任劳任怨———在他们心中,能够参与救援是多么幸福!
……
每一个故事里都包含了一种美德,每一个人物身上都盈溢着大爱。即使曾经怀疑人性,即使道德几近崩塌,过去14天中发生的事也足以让人们重建信念———相信自己、相信同胞、相信人。相信每个人心底都藏着爱,很包容很有力的,大爱。
灾难总要过去,伤痛终要痊愈———但是这份爱必须留下来。这份爱必须留下来,这份爱在灾难震荡的共鸣中光芒四射地诞生,但是这份爱还必须在散乱细碎无人喝彩的日常生活中再次重生。正如学者艾晓明所言,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战斗在汶川,因为在我们身边,灾区之外,还有许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许多孩子不能上学,还有许多病人得不到医治,还有许多老人无人照顾,还有许多人的痛苦需要抚慰,还有河流正在被污染,还有不公正在发生,还有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还有被忽视和被滥用的……我们的心里装着多少爱,我们睁开眼睛便能看见这个世界需要多少爱;我们心里装着多少爱,我们抬起腿行动起来就能改变多少不美好。只是所有这些事,都不会再是这样宏伟的集体行动,也不会伴随这样豪迈的集体情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人彼此加强的感动、赞美和致敬。唯一和今天相同的,便是那份人人都希望可以持久的,大爱。
这份爱是灾难残忍的馈赠。离开全民共振的激昂伟岸,回到细微流淌的日常状态,人的心灵和人的国家,带着这个礼物这份爱,悄然新生。
作者:
南都社论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