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像重视城市那样重视农村房屋安全
2008年05月26日 08:33新京报 】 【打印

救灾重建系列社论之四

新华社昨日报道,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2664人遇难,358816人受伤,失踪23775人。紧急转移安置1438.56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0.9241万人。温家宝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本次地震倒塌房屋超过1600万间。

本次地震的震级、烈度、波及面都远大于唐山大地震,但伤亡人数相对较少,时间上的偶然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我们对地震的防范不能寄希望于偶然,牢固的建筑才是最可掌控的救命之根本。有资料统计,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占地震伤亡人数的95%。想想看,地震若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生,这次1600多万间房屋倒塌会是什么结果?

国家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物的倒塌情况,正在展开评估调查。有关部门表示,一旦查实有人截留某些学校和医院等的建筑投资,擅自降低防震等级,或偷工减料搞豆腐渣工程,一律严惩不贷。并且准备在灾后重建中,提高这些重要公共建筑的防震等级。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别忽视了农村房屋。

放眼全国,不仅是在地震灾害中,在平时更普遍的飓风、雨雪、山洪、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中,往往是农房更容易倒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人们在逐渐告别传统的建筑模式、向现代建筑模式转变过程中,农村房屋的抗震防灾,一直没有被列入实际规划和设计,农民建房一直以自建为主,从设计、施工到灾害保险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处于无人监督、随意建设的状况,农村建筑呈现出整体上的“不设防”格局。

二是农房的建设还处于农民自给自足的“原始阶段”。城市居民能够获得现代金融体系的保障、居住房屋得以大幅度提高防灾抗灾的水平,而农房建设由于缺乏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而无法和城市住宅一样同步提高防灾抗灾水平。简言之,就是城市居民或者是农村居民在城市购买商品房,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住上更高水平的房屋,而农村的房屋不能抵押、不能贷款,农民基本处在“自给自足”的低水平上。

由此,在接下来灾后重建之时,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从灾区开始,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告别对各种自然灾害缺乏抵抗力的“不设防的农村”。

一方面是向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寻求智慧。本次地震中,建于清朝的羌寨碉楼安然无恙,松潘古城也基本无损。这里很多木头房子是榫卯结构,地震时能够平衡力量。本次地震后,一些地方已经要求公共建筑取消砖混结构,避免奇特外形的楼房。而其实,日本早就要求学校只能用钢混结构。

二是以此为契机,鼓励农民向现代金融制度要平等的“住房按揭权”。在这个问题上,尤其需要国家金融政策的强力支持,以鼓励商业银行优惠向农民放贷。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如果农民能够融入现代金融体系,则不但农民的房屋会更加坚固,其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提高。这对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四川大地震评论集 灾难中的红与黑>>>

推荐阅读:

什邡提取垮塌学校水泥钢筋样品 查验倒塌原因

书记回应“最牛官腔”事件:没想以身份享受优待

更多精彩新闻 点击进入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