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请为幸存者修筑震不倒的家园
2008年05月22日 08:37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 【打印

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日于昨天结束。就像我们十天来的所见,死者经历多艰,生者尚存忧患。对幸存者而言,家园已经破碎,踌躇于何处寄身已是一重煎熬,能否走出亲朋骤逝的阴影则是更深的折磨。震恸之下,故乡已是如此不堪。巴蜀大山是埋葬祖宗遗骨的所在,现今却满目疮痍,尤其不堪的是,震区众多校舍倒塌,令整整一代的幼童和少年人深受重创,无论从哪方面看,重建之路漫长而艰巨。

震区重建既包括整饬房舍,重新搭建避风遮雨的所在,为延续家庭生存开辟空间,更包括抚慰人心的伤痕,续接生活信念,以此告慰那些远去的人。修建房屋可以规划、可以预期,灾区民众的心理重建却殊为不易,一定比建房困难得多。继军队、医疗队开进灾区之后,针对灾难心理的干预及援助人员也开始行动。守护田园与守护心灵并举,从不同的纬度修筑可以托付、足够牢固的家园。

从四川震区运来的伤员陆续抵达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地。他们将在这里治疗伤病,相信广东人将给予他们最大的热忱,广东的医疗界也会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恢复。不仅是广东,其他多个省市都承担着类似的使命,在远离灾区的地方,为他们积极医治地震加诸的创伤。可以说,恢复身体的伤口凭借医疗技术就可以实现,但伤员接收地及公众还需提供精神上的疗养,帮助这些老人孩子脱离梦魇的困扰,以使他们和我们都看见希望。

地震灾难就像是一个个魔鬼,在山川、城市、村镇崩塌的一刹那,将一切改变。魔鬼与废墟共存,并隐匿在幸存者的心里。尽管要费尽周折,可政府与社会各界一定要协力幸存者,走出灾难的阴霾,直至将它清除。在复课的帐篷里,志愿者教导学生像撕碎纸片一样将其赶走。可除了孩子,还有更多幸存者不愿说,或无处倾诉。他们被迫与过往告别,被迫行走在离乡的路上,他们很苦,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

对四川灾区,我们恐怕要保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耐心及支持。以唐山为例,震区重建要耗费很长时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汶川地震的牵涉区域广大,又面临在山地重建城镇的挑战,城乡事无巨细都会耗费庞大。诸如北川县城迁址重建,与安置百万家庭、千万人口一样,要在具体方案制定以后实施。时间、空间都是震区重建要解决的难题,冷漠则是重建最可怕的敌人。国人既然确立了和衷共济的愿望,当以年为计数单位,将重建的热诚与心力贯彻到底。

为幸存者修建抗震的屋舍,或者促成类似的事实,是重建家园的应有之义。假设汶川等重灾区都无法从地震带上尽数撤离,以现今发生的灾难史作为镜鉴,应是估量一切建筑物重建的最高原则。所有的学校都需要坚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的家国承受不起灾难的重演。此外,为幸存者修筑震不倒的城池,其寓意还在于:他们的心理随着房屋的倒塌而崩溃,可他们活了下来,也要让他们好好活下去。非为怜悯,实为同舟人的责任。所谓尽人事,大概也就是这样。

地震造成山川位移、城镇倾覆,最痛的莫过于家庭的分裂与牺牲。无论死者和幸存者,都应得到人的待遇。举国哀悼,乃至未来重建安全的家园,其应许的意义就在于此。作为族人曾经的栖息地,10万平方公里的震区百废待兴,对人的拯救则没有时间表。此时此刻,蜿蜒于高山峻岭之间,跋涉着离散无助的人群。我们丝毫不敢大意,生死不过是分秒钟的事情。幸存者正处在精神的黑暗地带,我们要带他们出来。

今日“四川大地震”评论集 对我们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社论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