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将以最快的速度建设一批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房,尽快解决大量灾区群众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问题。(5月20日 新华网)
大灾之后防大疫,防物价飞涨——这似乎是一条屡验不爽的"灾后定律",由于罕见震灾的影响,一些地方几成废墟,灾后重建势在必行,重建物资如钢材、水泥、塑胶等商品的价格必会受到新一轮挑战,本来已不算低的CPI,也许会进一步上扬,给灾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因此,要防止"震灾物价"成为一种新的灾害,政府、企业必须联合作战,打赢这场稳定物价的硬战。
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稳定市场物价正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由于地震的影响,灾区大米、猪肉、食用油、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灾区重建物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而市场供应却由于运力紧张等各种因素影响比平时更为吃紧,供求关系不平衡客观上将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此,为防止灾后价格不正常上涨,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对市场价格进行干预和调控。
《价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当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时,国务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或者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从目前的情况看,灾区尚未出现经营者恶意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但我们仍然需要对灾区以及灾区附近地区物价保持高度敏感,对可能出现的价格违法冲动保持高度警惕,充分发挥临时价格干预机制的威力,切实维护灾区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努力稳定灾区的物价水平和市场供应,确保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重大影响。
价格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控制一个群众可承受的"民生价格",以减小地震对公众生活的冲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各级人民政府在地震突然发生的情况下,已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防灾救灾上,这时,就迫切需要各企业能够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现在正是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的时候,更需要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国家和人民共度难关。天灾无情人有情,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涨价,那么政府会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抗击震灾、重建家园,企业也树立了雪中送炭的良好商道形象,让老百姓得益,特别让灾区人民心暖。
作者:
蔡正兵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