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生者不朽的爱是死者不朽的名
2008年05月20日 08:54红网-潇湘晨报 】 【打印

作者:王立彬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的一幅照片,记录下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个感人瞬间:痛失爱妻的一名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遗体绑在自己背后,骑着摩托车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的悲痛中,他努力要给予遇难的妻子最后的尊严。

给死者以尊严,让生命拥有自始至终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孔门弟子子路,在灾难降临时正好衣冠,保持了最后的尊严,史称“结缨而死”。

截至5月18日14时,汶川大地震已造成32476人死亡。这并不是抽象的数字,它每一次微小的跃升,都刺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不宣而战的毁灭性灾害,顷刻间剥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在我们每一个生者的心里,化作了一曲生命长歌。从此,我们将生活在他们突然被打断的生活里,他们将生活在我们倏然惊醒的记忆里。年年坟上生秋草,日日映秀到夕阳,无尽的哀思与怀念将渗透每一个人的心。

“既然幸存活了下来,就要好好地活着。”所有活着的中国人,都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对于写作者,我们握着的就是遇难教师的笔;对于耕耘者,我们挥动着的就是遇难农夫的锄;对于旅行者,我们穿着的就是遇难行人的鞋。我们是失去父母者的父母,是失去孩子者的孩子。并不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机会将三尺遗孤带回家抚养,但只要他们的家园一日不能重建,我们的愁思就会与那片废墟同在。

国务院决定,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此时此刻,在这对遇难者最高的礼遇中,我们能听到一种声音:“我并没有离去,你这因想起我而哭的人,我只是改换了住处。我将在你心里长住,被爱的人将化作爱者的灵魂。”

泰戈尔说:“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对于汶川地震中数万遇难者,我们谨以自己不朽的爱,赋予他们不朽的名。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立彬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