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琅琅读书声传递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2008年05月20日 08:40荆楚网 】 【打印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18日作出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历史会记住这一庄严、凝重的时刻,这一场特大地震灾害也将永远存留于国家记忆之中——今日(5月19日)14点28分,汽车,火车,舰船的鸣笛声和防空警报如期在全国各城市上空响起,全国人民为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

三分钟默哀之后,另一种声音将在此次地震受灾地区响起。据《南方都市报》5月19日报道,北川80多所受灾学校均已接到教育局通知,今日(19日)复课。安置点内将搭起帐篷学校供孩子上课;部分学生将转至绵阳学校继续学业。此时,悲伤的情绪尚未得到平复,废墟中的家园还没有得到重建,但那琅琅的读书声,似以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和不屈,穿透了内心的阴霾,划过震后的余烟,向未来传递出无限的希望!

鸣笛和警报声,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国难,向生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琅琅读书声则传达出这样一种信念:铭记国难,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坚强地站立住而决不会倒下。双眼因悲伤而被泪水冲刷,但我们更看清了远方,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苦难经历,又使我们能以更为坚定的步伐走向了未来。两种方式,却是同一样的表达。

救援工作还在继续,生命的奇迹正在被双手所创造,不断传来的好消息让人欣喜若狂。但与此同时,另一场战斗也该打响——那就是重建家园,尤其是受害地区群众的心灵家园。遍地的残垣断壁,满天的灰烬尘埃,自然无法阻挡悲伤与思念。但生活还得继续,未来的路还需要坚强面对,此时,我们需要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自发的精神,来振作和鼓舞我们最终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来为我们自己寻找一个可以生活得更好的铿锵理由。

哪一种力量更有力量,哪一种精神更加精神?那就是老师们把课上起来,孩子们把书读起来,让教育的光芒照亮心底的黑暗和恐惧,让知识的温暖与厚重抚平心头的忧伤与无助。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学校,最牵动人心的是学生,最壮烈的举动是教师的大爱无疆——请告诉我,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表达我们的敬意,还有哪一种方式更能传达我们的无畏和坚强,还有哪一种声音此刻更能激起全中国人民的共鸣?唯有那琅琅的读书声,唯有那孩子全神贯注的面孔。

是的,帐篷里临时搭设的课堂还很简陋,不足以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和安谧,是的,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彻骨的痛,不可能很快就完全从孩子们的心头消退,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抚慰,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通往未来的希望起点,它将以一种异常坚定的语气向昨天的灾难和悲伤作一声告别:明天会更好!它将以充满稚气但无比清晰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挺得住!

稿源:荆楚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吴龙贵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