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设立哀悼日,彰显对生命的关爱和人权的尊重
2008年05月20日 08:36红网 】 【打印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而降,城乡内外汽笛长鸣,大江南北泪流成河。13亿华夏儿女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致哀。

汶川“5·12”大地震过去已有几天,无数炎黄子孙紧绷的心弦始终却没有放下,无数华夏儿女对寻救生存者的努力还在继续。

5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汶川“5·12”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于5月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5月18日,北京奥组委决定,奥运圣火在境内传递活动暂停三天。

从此,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这样的一个日子——全国哀悼日。一个经受沧桑磨砺的民族,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靠自强、靠民族精神,将人民的生命尊严的太阳冉冉升起来了,将深陷在黑暗中的同胞的尊严之光给以点燃和照亮。

无情的汶川“5·12”大地震摧毁了我们中华大地上那个美丽的家园,造成数万人遇难后,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做出反应和行动,救援工作做到了竭尽全力。如今地震已过去有几天了,无数炎黄子孙救人的心弦始终还在绷紧着,无数华夏儿女寻救生存者的努力还在继续着。从地震伊始到今日时分,我们政府终以“对生命关爱”的态度,还在克服着重重困难以不同的努力方式,继续为这场历史性营救行动牵肠挂肚或者战斗在第一线。

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深入前线现场指挥,始终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抢救生命。5月16日,胡锦涛主席奔赴灾区刚下飞机就特别强调,要把挽救人的生命作为当务之急、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要抓好伤员的救治,抓好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恢复,解决好民众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温家宝总理也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他强调,“现在第一位的工作是抓紧时间救人,多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就可能多抢救出一个被困者。”“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在救灾战场上人们常看到,救灾人员每当从废墟中抢救出来一个生命时都倍感欣慰的场面。

抗震救灾的一切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始终把“救人”作为第一要素。这表明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对公民生命的关爱和对人的生命权、生存权以及生活权的尊重和万般珍爱。

正是因为全国上下充分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把“救人”当成这次救灾的重中之重,再加上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百姓,从军人到学生,从亿万国民到海外华人友人的支持,艰难地从废墟中抢救出数万条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正因为我国政府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的生命权、生存权,才赢得了营救的时间,能及时地抢时间争速度,使救援工作做到分秒必争,获得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生的奇迹。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对遇难者的处理也非常注重“以人为本”、十分讲究“对死者的尊重”原则。据悉,灾区对在地震中遇难者遗体的处理时,对暂时无法认领的遗体,都进行拍照后掩埋便于以后辨认。对有人认领的遗体,会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进行掩埋或火化等处理。让人民对政府倍感信任和满意。

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我们的政府在处理重大灾害问题上,却始终能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保障人的生命权。其政策和作风令亿万百姓感动和信赖。此次,我国政府决定从5月19日至21日为中国哀悼日,不仅是寄托亿万中华儿女对不幸遇难者的怀念和哀思,也能让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团结和友爱,折射出华夏儿女不畏艰难、众志成城、爱国如家的情怀。同时,也再次充分表明,我们的政府是个开明的政府,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公民生命权、生活权和生存权的人性化管理的国家。

如今,救援工作还在继续,今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有这样一个人民的政府,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有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有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强大国力,有世界友好国家的鼎力相助,就终究能够战胜震灾,重建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艾君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