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全民默哀的教育,或许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全民默哀的操练,“生命高于一切”的共同信仰还需要不断强化。全国哀悼固然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检验,同时更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操练。
刚刚臂戴黑纱下楼默哀,现在坐在电脑前依然心情难以平复。这是我第一次和那么多人一起为灾难事故中不幸离去的同胞默哀,而在此之前,我只能选择在心里为那些离世的生命默默祈祷。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三分钟里,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浮现出地震发生那一刻的悲惨场景。当周围终又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发现泪水早已溢出了眼眶。
QQ群在不停地闪烁,不同地区的朋友争相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成都的朋友说,成都的大街顿时凝固了,成都天府广场全体民众默哀结束后,手拉着手高高举起,共唱国歌,高喊中国加油;北京的朋友说,天安门前的加油声如此震撼人心,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广州的朋友说,我一个人在家,肃立了三分钟;桂林的朋友说,很多骑单车的人不仅停了车,而且没有跨在车上,都下来站着。
当然,也不只是拥有这般令人感动的景象,令人愤懑的景象同样那么刺目。山东的朋友说,一辆出租车里,司机在按喇叭,旁边的女乘客居然忍不住大笑;一位大连的编辑朋友直呼“忍无可忍”,因为他看到有些媒体同事在默哀的三分钟里,有的始终坐着无动于衷,有的来回走动。他说,普通民众的无知尚可理解,新闻人居然如此麻木让他无法忍受。
就像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依然有人发国难财、编造谣言甚至卑劣地恶搞一样,在第一次举国默哀的经历里,有的人不以为然,有的人无聊视之,有的人对鸣笛和警报掩耳皱眉,同样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然而,我实在不忍心用“无知,冷漠,麻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部分同胞。
毕竟,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全民默哀的教育,或许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全民默哀的操练,“生命高于一切”的共同信仰还需要不断强化。罗马从来都不是一天建成的,全国哀悼固然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检验,同时更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操练。因此我始终怀着这样的信念:下次不会这样,下次会好的———尽管我们多么不希望还有下一次。
为特大灾难事故中的遇难同胞设立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集体默哀,不仅彰显了对普通公民生命的高度尊重和珍重,同时无疑还是一次珍贵的国民教育。它同时兼具了国民认同感教育、同胞手足情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等多重教育价值。一位朋友说,这次全国为地震遇难者默哀必将影响几代人。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第一次全国默哀已经记入了历史,所以除了在亲身经历的直接教育意义之外,它还必将通过历史教材的方式传递出长久的共同价值。
作者:
舒圣祥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