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灾区送卫生巾:幸存者更需要“细节”的关照
大灾中感人的故事像夜空的星星一样不可胜数,而最能打动我的却总是那些蕴藏在细节中的人性力量。有位叫刘颖的志愿者给绵竹兴隆镇送去了10箱卫生巾。一个女护士说,这东西现在太缺了,一般人不注意,你们真细心。有评论者认为,这位志愿者的细心来自她的同情:灾民不但应当有水喝,有饭吃,还应当有尊严地活着,干净地活着。
在各界人士忙于捐款捐物救助灾区之时,谁能说这样体贴入微的情怀不是爱的别样体现?当更多的人心系生命的得失,更多的人考虑的是灾民们的吃饭穿衣住宿冷暖之时,还有一些女性从性别关爱的角度出发,为灾区的姐妹送上一份最贴心的礼物。
爱心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上的支持是一种最强大的爱心方式,而生活上的周密考虑则可能是爱的最具体体现。刘颖的“礼物”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她考虑到了女性幸存者的生理要求,保全了她们的精神尊严。卫生棉对于灾后的女性朋友不仅是一种稀缺物质,更是对于人性的关照,因而具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显然,这样的细节关照比任何心理干预都有更强大的精神作用。
我想说的是,灾区百废待兴,亟待解决的事情太多太多。作为政府和主流的救援力量,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细节问题。对于公民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对灾区担负起重大的救援使命,但我们的个体弱势或许可以转化为“拾遗补阙”的优势。大家不一定都要拘泥于单一的捐款思路,应积极开启爱心的智慧,寻找救助中的盲点和空白之处,发掘灾区人民急需解决而又容易被忽略的生活难题,给他们送去一份“意外”而“切实”的惊喜。当然,灾区所面临的运输不畅和供给失衡,使得捐款在目前仍成为首选的救助方式。但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该积极为他们的生活分忧解难。尤其是对于有机会前去灾区的志愿者来说,带上一些灾民迫切需要,而又为大多数人设想不到的物资,肯定比什么都有意义。
作者:
王牧
编辑:
陶沙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