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今天,距离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日,已是第7天。截至5月18日晚,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高达到32477人。一场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惨重伤亡,令人唏嘘、悲痛,却又备感无奈。中国地震局昨天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0级,进一步显示出这场灾难的巨大破坏能量。
灾难本身因为几乎不可抗力,悲剧难以避免。但即便如此,战胜灾难仍然是一场必须完成的硬仗。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之时体现出了信心、决心、勇气、坚强与众志成城的精神,成为战胜灾难最坚实的基石;我们国家在过往一个历史时段里经济建设中所积累的强大物质力量,也为战胜灾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中国政府应对地震灾难显示出的迅速反应能力与行动能力,更是安抚灾区民众、完成救灾任务最重要的力量。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从今天起至5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国家遭此大殇,举国为之悲痛。3天的哀悼活动,是中华民族对遇难者的集体志哀。而在全国民众深切哀悼遇难同胞的同时,灾区的救援行动仍须紧张、有序地推进。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推移,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渐渐过去。目前,救援者仍然在努力搜救可能的幸存者,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仍会付出极大的努力去营救。救援队伍没有放松对可能的幸存生命的搜救,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在废墟中寻找每一点微弱的生命体征。一些坚强的民众,则以超乎寻常的生命意志,宣告了大灾面前绝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当然,我们在为每一个可能获救的生命祈福的同时,也应该理性地看到,此后要在废墟中救出依然存活的生命,难度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会是一个奇迹。救灾的重心,逐渐要从拯救生命转移到新的环节。
从国内外地震灾难以往的救助经验来看,在拯救生命阶段渐渐收尾之后,将迅速转移到幸存灾民的安置、灾区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救灾物资的紧急运送,以及灾民心灵的安抚等相当实际的任务上。而这些大量的、繁杂而具体的救灾任务,不仅仅依赖救援者的爱心、勇气与坚定的意志,还需要一套科学而系统的救助体系,以及相当有效的执行力。
安置地震灾民,是救灾工作进入新阶段后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目前的数据显示,在32477人不幸遇难之外,还有被埋者达到9500人,仍然等待继续救援。与此同时,已救出者有33434人,而受伤者更达220109人,失去家园者至少数十万人。这意味着,治疗受伤者将是一个十分急切而沉重的任务,安置灾民也是不可忽视的难题。
对于不幸的灾区民众来说,地震带来的是一时的灾难,但不是一世的落难。在家园被毁、亲人失散甚至永远离开之时,他们既需要一个身体的暂时栖身之地,更需要心灵得到抚慰。当前,灾区形势仍然严峻,余震不断,必要的救灾物资仍然缺乏,卫生防疫状况不能掉以轻心。故此,为使灾民能得到有效安置,以政府为主导的救助体系不仅需要提供灾民必要的临时安置场所、简易的沐浴设施,以及提供充分的清洁饮用水与食物——特别是在不少灾民担心灾区饮用水源被污染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从外部运送大量的应急用水,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好当地水源不被污染,尽量稳定灾民的情绪。
当救灾重心转移到新阶段,卫生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5月16日,卫生部发布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对于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遗体处理,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都给出了详细的方案。大灾已满近一周时间,灾区可能的传染病暴发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苗头,必须要有积极的控制措施。灾后应急疾病监测机制,也当在此时迅速启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国民众给予灾区人民以强有力的支持,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各类救灾物资,正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灾区。但也要看到,还有许多灾区急切需要的物资存在短缺,运送之路还不够顺畅,这需要在政府之力之外,借助民间力量,借助国际力量,尽量让在灾区的每一个角落里的幸存者,都能够平安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