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新快报:呼吁建5-12死难者纪念碑
2008年05月19日 08:46金羊网-新快报 】 【打印

本报评论员

5月18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后的六天,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以此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在此之前,新中国尚未有过为大规模的死难平民下半旗的先例。

人是礼仪化的存在,一个人的个体情感,一个国家的集体情感,常常必须依靠礼仪来表达,通过特定的、共同的礼节,表达共同的感情。在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横来的灾难打断了日常生活的流程,一天天叠加的死亡数字,猛烈地撞击着吾族吾民的心,令人触目惊心。

如此深重的灾难,竟然发生在我们无知觉的生活中,仿佛伺伏已久,而且毫无预警,只是在这突然之间,赤裸裸地把一切鲜血、尸体,化为不断叠加的数字,血淋漓地堆到每一个人的面前。

面对自然,面对灾难,人类创造的文明,乃至人们自己的生命,都只如雨中的浮萍,行走的蝼蚁一般,脆弱到极点,只要天底下稍有声响,就会将生命彻底地击溃。那些与活着的我们共有一片天空,呼吸着共同的空气的人们,那些刚刚进入教室开始下午的课程的孩子,那些为了养家糊口,颠沛流离于城市与乡村,田地与工厂的人们,就这样在大地的轰鸣声中死去。一个越来越走入正轨的国家,必定越来越无法承担死亡的重量,一个越来越习惯和平的时代,必定越来越无法忍受灾难措手不及地爆发。

如果说这样巨大的灾难能够给我们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尊重生命,用一切途径,用所有礼仪,来表达对死去的生命的哀悼,与对活着的生命的尊重。为平民的死难下半旗,这是国际惯例。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物之一,下半旗便是全体国民向死难者进行哀悼的仪式。这一仪式不仅意味着全体国民对死者的尊重、悼念,而且向死者的亲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他们虽然失去了亲人,他们的家庭遭遇了不幸,与他们一样,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哀痛之中。除了物质上的援助、补偿,为死难者下半旗,是对死难家属精神上的慰藉。

表达哀痛还有许多方式,例如建立“5·12死难者纪念碑”。在大规模的灾难发生的时候,通过纪念碑让人们记住灾难,悼念死者,是尊重生命的一种表现。

如果说“全国哀悼日”是暂时性的,那么纪念碑便具有永恒性的意义。一个国家发生了重大灾难,在人们抹平突如其来的巨大哀痛,治愈撕心裂肺的伤口之后,需要有一个地方,让后来者凭吊,叹息,让后来者回想生命的脆弱,更加珍重生命,更加有勇气去建构一个成熟的民族共同体。

国旗不止为去世的国家领导人而下,而且更应该为灾难中的平民而下,尤其是大规模死亡的灾难。纪念碑也不止为捐躯的烈士而立,而且还必须为受灾死难的平民而立。在这样死亡数万的灾难面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并且,这场地震一定会带来震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急遽下降,而灾区百姓重建家园的最大障碍,可能是事后公众的遗忘。在暂时抚平伤痛之后,灾区所需要的,是长期的帮助与关怀。

灾难发生到5月19日的“全国哀悼日”,就满七天了。中国民间传统的丧葬礼中,有“头七”这样的说法,在这一天,死者的魂灵会回返人世间,做最后的告别,之后重新走上生命之路。但愿死难的同胞、乡亲们,在大地之母的怀里安息,但愿灾区活着的人们,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但愿这个国家,能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次灾难,记住生命的脆弱,活着的不易,从而更加完善这个民族共同体的各种制度,创造更好的生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