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彻,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上万人瞬间失去生命,更多的人受伤或失踪,无数家庭从此失散。在冰雪灾害、阜阳疫情、胶济线惨剧等一次次伤感后,2008年的中国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巨大的悲痛。
历史不会重复,但历史及其相似。1976年7月28日,同样的灾难曾为唐山人民带来苦痛与冰冷的回忆。32年过去了,这一次,我们依然应当感谢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与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视,感谢依托国家权力快速有效地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社会动员的能力,感谢全国上下团结一致、齐心抗灾、恢复经济、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
欣慰的是,这一次,我们看到了更为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看到了更为强大的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看到了更为准确、及时、公开、有效的灾情信息管理,看到了对国际社会本着人道主义原则进行援助善举的开放与欢迎心态。我们看到了一个努力对国民负责任的崛起大国的政府。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次,我们在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举国体制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之外,还注意到了更多样的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更开放的灾害救助工作、更自主的群众性防灾减灾行动、更多元的抗震救灾组织主体。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普通民众,正通过自己的声音与行动,构建真正属于你我的空间与舞台,努力成为一个为世界负责任的国家里一群负责任的公民。
若然我们能完善防灾防损活动与风险预警机制,整合各种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资源,切实改变封闭的救灾体制与不透明的决策过程,保证灾害救助的时效性、规范性、保障性和人性化,若然我们能常存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保持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整个社会防控风险的认识与能力,变传统的被动救灾思想为 保护环境与科学预测相结合的主动防灾思想,则这将是在一次的磨难后我们最可珍视的财富。
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兴、四时之行,当通过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生命来感悟与体现。中华民族在粗糙若石、严酷如璞的苦难与磨砺中,一直怀着玉一般的温润之仁、竭尽忠义、远闻之智、不挠折之勇、锐廉之洁,而且这样的光芒可由内之外地散播、抱持与传承。当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脚下大地的震动,当每个家庭都能感受到灾区民众的伤痛,当全世界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能听到来自神州的呼唤,当我们的心跳与中国这个名字连在一起,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给别人生存的希望与勇气,给自己一个实践德行的机会,自应是天地大德与民族精神最好的注解。携手相助,共渡难关,民族之气节,今期重现。
作者:
沈彻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