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地震信息透明成了秩序的稳定器
2008年05月14日 08:39新京报 】 【打印

作者:韩涵

不管令人惊心动魄的伤亡数字,还是一片狼藉的震后废墟,以及牵动人心的生死抢救现场———这些都将给公众以强烈震撼,从而唤醒公众防灾减灾的危机意识。

5月12日,汶川7.8级地震的震波,让整个中国乃至半个亚洲为之颤动,根据最新数字,已有万余名同胞不幸遇难。这是唐山大地震32年之后,又一场罕见的自然灾难。

国难当头,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展开紧急应对,温总理在第一时间现身灾区,救灾资金紧急下拨,数万军队立刻投入抗灾抢险,多个医疗救援队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大量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灾区……而与政府救灾动作同样“快”的,是此次地震的信息公开,各地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地上报,并滚动式地向社会公布,电视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几乎同步向公众传递灾区的真实图像,四川周边多个省区以手机短信或小灵通短消息等方式,向民众发布地震实情,澄清不实传言……

这次汶川地震,公众能够看到、听到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人们从未逼真地看到一个灾难如此多的场景和细节。此次地震的信息公布,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

其实,这一切当在意料之中。早在2005年,国家保密局与民政部就共同发布了《关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的通知》,决定要推动重大灾情信息公开,而今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这样的大背景下,透明化救灾,这是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主动接受民众监督的必须之举。

地震等自然灾害信息的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部分。灾难之后,政府在迅速组织投入救灾的同时,主动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不可或缺。目前的事态发展说明,救灾的信息越开放,越有利于防止灾后的恐慌情绪,越有利于恢复人心,稳定社会秩序。灾情信息的顺畅传递,也使得我们与灾区民众能心与心相连,成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相互守望,默默祝祷。灾情的全面披露,更是一次很好的公民教育———不管令人惊心动魄的伤亡数字,还是一片狼藉的震后废墟,以及牵动人心的生死抢救现场———这些都将给公众以强烈震撼,从而唤醒公众防灾减灾的危机意识,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灾害防御水平。

作为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们在灾害信息公开上曾走过弯路,曾经有人认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形或条件下,如战争、疾病或地震、洪水等重大灾难时,公开信息可能会危及到公共利益。这种思维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刻骨铭心的教训,也坚定了政府有关方面推动自然灾害信息公开的决心,于是有了今天汶川地震信息公开的新气象。

汶川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令人痛心,而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成为了自然灾害乃至一切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范本”。

□韩涵(北京 媒体从业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韩涵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