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一个流泪的民族充满悲悯与坚强
2008年05月14日 08:37潇湘晨报 】 【打印

有人在网上发言说,我是一边流泪一边看报道,一边看报道一边流泪。固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面对如此惨烈的灾难,我们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没有具体的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边流泪一边看报道的人绝对不是少数。在一幅图片中,救援人员移开了预制板,几个孩子以不同的姿势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在一天之前,他们还在欢笑,还在读书,还在父母面前撒娇,还在老师面前嬉闹。而此刻,他们再也没有语言,没有生息,留给我们的,只有最后挣扎的姿势,只有对生命的渴望。面对这最后的渴望,我们却无能为力,我们只能泪流满面,只能悲痛彻骨。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民族在流泪。

已有超过1万个生命离我们远去。他们当中有本该幸福成长的孩子,有力撑家庭重任的父母,有希望安享晚年的老人。他们不仅仅是他们自己,对亲人而言,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之所以幸福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人的离去,都意味着世界的坍塌。在我们感到摇晃与眩晕的那一刻,天府之国却在须臾之间陷入震撼悲痛的灾难。面对灾难的细节,任何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泪水迸流。但也正因为我们并不缺乏人类的普遍理性,我们应当知道灾难只是刚刚开始,在每一处废墟之下可能都有嘶哑呼喊着的幸存者,在每一个音讯全无的县城、乡镇和村庄,都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正等待着外界的援助。

泪水为逝者而流的同时,我们应当为更多生死未卜的同胞祈祷。天佑中华,至高的境界或许是民族的飞腾,但此刻我们希望一切护佑都集中于废墟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以保存,请给他们以勇气和信心,直到救援的到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自然面前人类依然是如此的脆弱。当网络和通讯使天涯变为咫尺的时候,我们以为所谓的孤岛已被抛进历史。当便利的水陆空交通让人类的迁移变得比任何时代都简便的时候,我们以为没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抵达。但是,这警世的一震告诉我们,我们所依赖的东西是多么脆弱。在最宝贵的最初几十个小时里,震中的信息无法传出,外部的救援无法进入。但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屈服和软弱的民族,即便用最原始的徒步方式,我们也要抵达深陷灾难的同胞身边。

应当感谢那些在余震与雨水中坚守和迫近灾区的人们,我们的祈祷可以得以实现,在某种意义上,依靠的正是他们奔跑不息的双脚和挖掘不止的双手,还有那些与救灾密切相连的各种工作。我们的泪水不独为死者而流,也为每一个从废墟中被拯救的生还者而流,为那些在余震中呱呱坠地的新生命而流,也为每一个帮我们实现着心愿的人而流。在成都,在护士节,一个护士一直忙碌在救护现场,没有工夫去询问在学校读书的儿子的情况。当记者问及她和儿子姓名的时候,她摇头不答,抹了一把眼泪又投入了工作。在都江堰,一个女基层干部87岁的老母被废墟掩埋,她自己却哭着在当地学校组织挖掘抢救学生。在悲情笼罩的救灾现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泪水长流?

面对灾难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以泪水表达悲痛,或者以其他种种方式表达对至高生命的敬畏与惋惜。据悉,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也将增加默哀环节,在巨大灾难面前,任何人都应当神色肃穆。但仅有泪水显然是不够的,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一个分子,作为这个伟大国家的一个公民,我们需要行动。尽管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到不了救灾现场,但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汇入这拯救灾难的洪流之中。一个成都下岗工人在献血后说,我拿不出钱但我可以“出点血”。这样的实在表达,足以让人动容。献出力所能及的资金,献出灾民急需的实物,献出温热的鲜血,让每一个可能拯救的生命都得到拯救,让每一个遭受撕裂的心灵都得到抚慰,以我们的行动来减轻灾难带来的痛苦,以平凡的力量来成就民族的伟大。

流泪的民族不是软弱的民族,而是悲悯和坚强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SARS,挺过冰雪,让我们流着眼泪、攥紧双手,一起挺过这场惨烈的地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周东飞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