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连战纪事·两颗子弹
2008年03月25日 13:46人民网 】 【打印

连战与宋楚瑜合作的真正考验,还是2004年3月的台湾领导人选举。

四年前,两人分裂导致双方两败俱伤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整合,是泛蓝群众最大共识。但谁为正?谁为副?

论四年前的票数,宋楚瑜得票数遥遥领先。但国民党无论在“立法院”或县市、乡镇市的资源都超越亲民党。且自2000年后,宋楚瑜因为缺少执政舞台,光环正处消褪中。这些因素,都让过去无论是支持连战或宋楚瑜的“大老”都希望连正而宋副,不断穿梭其间希望能促成连正宋副的“连宋配”。

连战参选的意愿其实不高。在连宋搭配竞选领导人的局面形成前,连战一度邀集几位最亲近的幕僚,表达不会再参选的意愿。但因国民党内,能在辈份上被宋楚瑜接受的仅剩连战一人,任何其他的参选者都将因宋楚瑜无法接受而可能重蹈2000年国亲分裂的覆辙。

2003年2月14日,连战与宋楚瑜共同宣布决定以“连宋配”竞选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自此,“泛蓝”确定整合为一个团体。即使内部后来再出现争议,但一般认为,群众的凝聚气势已形成,已非任何政治人物能独立分裂。

连战在“连宋配”提交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时曾说,在国亲合作的过程中,他没有执意参选的想法,他的脑海中也曾盘旋过另外一种选择。“曾盘旋过另外一种选择”这句话,精准地描绘出2003年2月前他私下透露的心声。

对于参选这件事,连战其实一直不太能适应。他对于台湾选举过程中的“格调”,一直存有强烈的排斥。

1998年他第一次决定参选前,曾接受台湾《联合报》访问,就表达出对台湾选举中的嘶喊、无理性、层次太低忧心忡忡。在两度参选失败后的2005年,他面对选举这件事终于可以很坦白地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公开讲这句话,我真的不适合台湾的选举,格与调都不适合。”

2005年6月,连战决定离开国民党主席的职务后,台湾《联合报》曾有一篇社论评析连战颇为深刻。其中,谈及连战因所处背景不同而有不同评价的论述是这样说的:“在中山陵前面对群众的连战,及在北京大学面对知识分子的连战,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内敛但深刻,深刻但不尖刻。不但在大陆民间留下佳评,台湾民众亦对他刮目相看。一般认为,此时连战的表现,符合历史的高度、符合两岸的高度、亦符合文明的高度。但是换一场景,同样的连战,倘若用同样的演说内涵,以同样的语气及表情,站在台湾的政见发表会上,内敛必被视为保守,不够尖刻则是言语无味,种种恶评不免亦告滋生。两相对照,人们不禁要问:究竟哪一个连战才是真正具有正确高度的连战?同样的问题是:究竟哪一种政治境界才是真正具有正确高度的政治境界?”

保守、言语无味,是台湾内部常用以批评连战的词语。但《联合报》的社论点出,习以呆板、保守、言语无味来批评连战,究竟是连战的表现所致?或台湾嘈杂、难以安静的环境对比而成?一位曾多年主跑连战新闻的记者私下透露,连战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报社内部均全程观看。结束后,他的主管纷纷赞许。其中一位还特别称赞连战将联合国前的雕塑用简单的一句“化刀剑为犁锄”,既解释了这个雕塑的内涵,也深刻点出两岸间的问题。这位记者感慨的是,这一段话连战早在1994年以“双赢”为题发表两岸政策时,就已是演讲中的主调,而后也曾在参选过程中多次引用,无人记忆,反而到了北大演讲后,才令人深刻感动。这一段故事几乎正是同一个连战处于不同社会场景下,却得到完全不同评价的缩影。

虽然,连战在台湾并非讨喜的候选人,但因泛蓝支持者众,盼国亲整合心切,民进党执政成绩糟而腐化速度极快,因此,连宋配组成后,在台湾内部的民调中立即出现明显的领先态势。就连民进党内部的民调都显示,连宋配领先陈水扁与吕秀莲合组的陈吕配,领先的幅度从三个百分点到十五个百分点不等。

于是一年的选战中,台湾内部出现很罕见的选举现象:挑战现任者的候选人以“防守”为选战主轴,竞选连任者反而以“攻击”为主轴。一度曾让连宋支持者忧心忡忡。

但即使如此,2004年3月18日,台湾两家长期建立民调中心并定期针对议题与选举支持度举行民意调查的电视媒体—“TVBS”与“年代”内部民调数字都显示,连宋配仍以十个百分点的差距领先陈吕配。

3月19日选举投票前一天,下午1点45分的疑似“枪击案”改变了选举结果。

台湾是电视媒体业极为发达的社会,任何事件,透过SNG车直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台湾八成以上的民众都立即了解一件事或一个人。

选前一天,各家电视台的SNG车都紧在着两组四位候选人身后,报道选举最后一天的情况,台湾民众关心选举的情绪也达到高潮。下午1点50分,突然传出陈水扁疑似中枪或遭鞭炮炸伤的消息。

直到下午3点30分,陈水扁的选举大将邱义仁才出面举行记者会,指陈水扁遭枪击,且“无法自己走入医院”,并宣布启动台湾的“国安机制”。

连战、宋楚瑜立即停止选举活动,回到国民党中央。通过相关信息得知,陈水扁“伤势”并不严重。连战决定飞到台南的奇美医院探视陈水扁,竟遭陈水扁拒绝。晚上,陈水扁返回台北,连战再赴陈水扁官邸希望探视陈水扁,二度遭拒。

3月19日晚,台湾成了“谣言城”。部分亲民进党的地下电台指称,连宋联合大陆一起意图谋刺陈水扁。

民意调查的数字变化显现此一事件的影响。“年代”电视台整天持续调查最后一天的台湾民众支持率,在枪击案发生后,陈吕的支持率稳定升高,连宋的支持率稳定下降,到晚上10点止(台湾一般民调都以晚上10点为截止时间),连宋的支持度由领先十个百分点,逆转为落后零点二个百分点。

3月20日,选举结果揭晓,陈吕配以不到三万票领先(后经过验票程序,实际领先数字为一万六千余票)。此时台湾各地,各种选务舞弊事件频传,再加上前一天枪击案事件疑云重重,“行政部门”启动“国安机制”,部分台湾的军事部门顺势要求官兵不得请假回家投票。因台湾军中官兵向来被认为较支持泛蓝的连宋配,此举也让连宋损失至今无法确实估计的票源。

这一次,连战并未如前一次在第一时间祝福陈吕配,而决定提起“选举无效”之诉,也开展了泛蓝群众前所未见的街头抗争运动。

在台湾,自1982年“美丽岛事件”后,常可见街头抗争活动。但因国民党是长期的执政党,民进党是挑战的在野党,因此街头抗争活动之前几乎是民进党的专利。2000年政党轮替后,国民党虽曾以抢救就业等议题发动游行,但动员、文宣性质较浓,少见抗争的行动。不过,“3·20”晚,群众聚集在台湾最具政治意义的凯达格兰大道上,强烈表达对枪击案与选务不公的不满,且日日聚集,未见人群消散。

国民党因而顺势在3月27日号召群众大规模抗议。

这段时间,美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当时,即传闻美国驻台办事处主任包道格曾与连战会面,要求群众自制。连战在接受本书作者访问时,证实了这项传闻。包道格两度与连战会面,要求国民党不要再闹,要为群众可能引起的社会动荡“负起责任”,态度颇为不客气。包道格并向连战保证,陈水扁愿意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调查“3·19”枪击案的真相,且接受选举结果全面性的验票与验册。

国民党内部因而出现激烈、温和两条路线之争,3月27日活动结束。国民党要求凯达格兰大道上的群众转向中正纪念堂,抗争声势减弱。加上美国发表对陈水扁当选的祝贺信函,整个抗争活动也渐趋疲弱。

事后却证明,陈水扁向美国承诺的真相调查委员会与全面验票、验册并未兑现。陈水扁拒绝由“立法院”主持真相调查委员会,官员以实施“抵抗权”拒绝“立法院”真相调查委员会调查“3·19”相关事证。全面性的验票、验册,也只实现一半,即重新计算选票,双方差距因而缩小为一万六千余票。但对于死人投票、在监投票、外出工作投票等,明显选票舞弊的幽灵票则拒绝调查。

2005年6月17日,台湾的最高法院宣布,连宋败诉,但判决书中也直指,选务单位确有选务“瑕疵”,国安机制确有不当发动。但因这些问题只能归责行政官员,难以归责陈水扁、吕秀莲二人,因此只能判决连宋二人败诉。

另一方面,“3·19”枪击案真相仍然不明。由扁政府控制的检警项目小组,计划要以已经死亡的陈义雄为凶手结案,但重重疑点,就连吕秀莲都公开表示:

“项目小组提出的证据,没有一项能说服我。”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08台湾大选凤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