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重塑中国孝文化,构建农村养老保障
2007年12月27日 09:37光明网 】 【打印

重塑中国孝文化,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基于文化变迁的视角

摘要:中国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化,而以此为内核的传统孝文化日益式微,农村养老成为时下所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对传统的孝文化进行梳理,得出重塑传统孝文化,是推进农村养老保障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孝文化;变迁;重塑;农村养老保障;

梁漱溟曾在《中国文化要义》中给文化一个简洁而又可感触的定义,他认为文化就是我们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文化是极实在的东西[1]。据此我们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华历史河流中传承下来的,而为大众广为接受的东西。正如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所指出的,凡是得以保留下来的东西都是具有善的[2],传统文化自身是没有所谓的优劣的,当然此社会非彼社会,随着社会的变迁,有些东西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同时我们毕竟生活于现在的时代,那么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予以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孝文化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焦点,家庭养老模式重新又被提到新的高度,那么支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理念,孝文化的重塑成为历史的要求。

一、孝文化的界定

俞润生认为,要讨论孝的本质,就得从孝的起源说起[3]。《尔雅?释训》:“善父母为孝”。孝,《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潘剑锋教授认为,根据对历史的研究,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两方面,因此孝最初仅限于人伦的范畴。孝只是一种客观的个人或家庭行为,并无文化之涵义[4]。

对于文化(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1871年给出了经典的定义,他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习惯。而从狭义而言,文化则是指,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观念系统。由这个角度,孝的行为(现象)一旦融入民族的观念系统,即以一种文化范式出现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中,就演化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即孝文化。它包括了孝的观念、孝的内涵、孝的准则、孝与社会系统的关系等。《文化词源》:“关于孝的文化,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范式”。它是关于孝的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在传统意义上,孝文化即指“孝道”,它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人伦关系处理问题,这既有理念上的,又有实践上如何具体操作的方式 [5]。孝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经过历代圣贤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积淀,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 “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而且也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德行评价的标准。

农业经济是孝文化产生的根本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是从高度发展的农业生产的基础之上凝聚起来的,是典型的农耕文化。长江、黄河沿岸肥沃的土地,为中华先民从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业经济,尤其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几乎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经济视为立国之本[6]。农业经济的长期延续,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孝文化的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经验显得非同一般的珍贵,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它被神秘地解释为祖先们通过所谓“体天意以施诸人事,修人事以合乎天意”的体验而奠定的。遥远的祖先所奠定的传统经受住了长久的考验,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了十分神奇的性质。然而,在那样的社会中,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都相当缓慢,一次“教育,终身受用”是人们的普遍信念,这就逐渐形成了一家之长在生产与生活中的权威地位、核心地位。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增国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