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军演“以少代多”实现高级别的大演习
2009年07月24日 14:22新华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和平使命-2009”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

此外,从演习兵力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分析出这次演习分类归属。

演习的种类有很多。从演习目的上来说有研究性的和检验性的演习;从演习方法上有全员实兵实弹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演习。

从这次兵力的数量和作战的级别差距来看,这次演习应该属于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部分实兵的演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演习兵力还不算很少,如果是单纯的图上推演或首长司令部机关带通讯工具的演习,那么,参加演习的实际作战兵力还会更少,甚至为零。

怎样用短时间的实兵演示实现时间跨度大的实际作战效果

此次演习的时间是5天,但实兵演示阶段仅仅为26日的2个小时。一次战役规模的作战,实际作战时间恐怕要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为什么演习当中的实兵阶段仅仅有2个小时呢?

演习的重点是战役准备

我认为,实兵演示时间短的原因在于弄清楚演习的重点是什么。

我们看整个演习时间的划分:第一天是战略磋商,宣布演习开始;第二、三、四三天都是战役准备阶段的演习;第五天上午是实兵演示,接着就是阅兵、颁奖等总结性或者联谊性的活动了。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耗费最多的是战役准备阶段。这就说明这次演习的重点是放在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方面,从整个战役过程来说,重点是放在战役准备上,而不是战役的实施。战役实施的2个小时应该说仅仅是把一些关键点的项目做一下演练,有一定的演示效果。 

首长司令部机关如何协调是最大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重点演习司令部机关工作?

实际上,两军联合作战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首长司令部机关工作如何协调的问题。

两支不同的军队,它们的战役理论、军语、条令、条例,甚至语言都是完全不同的,这样两支军队放在一起联合作战,互相之间的沟通相当重要,而这种沟通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又在于顶层的沟通,也就是说,如何拟制出一整套双方都能认可、都读得懂的一系列战役文件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注意到一张军演现场照片里的一个小细节。照片里面的墙上贴着一张很大的表,列着演习司令部首长机关工作的一系列内容,其中有一项叫战役方针。这个战役方针应该说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国外军队战役理论当中并没有战役方针。为什么中国军队有战役方针?这和中国军队的历史有关。

过去,我们军队各级指挥员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如果拿出一个上千字、甚至几千字的战役决心让他读懂有点困难。因此我们老一代的军队领导摸索了一套方法,就是将整个战役企图、战役决心浓缩成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口号传达下去,这样有利于各级指战员进行理解。比如解放战争中济南战役的战役方针就是一句口号:“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是粟裕亲自制订。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战役指挥文件,但实际上它却把战役中最核心的内容包含进去了:首先确定这个战役是城市攻坚作战,不是围点打圆,也不是运动战;另外,界定了这次战役要打歼灭战,“活捉王耀武”,要活捉对方的最高指挥官,这个战役肯定是一场歼灭战。这就可以很浓缩地把战役的核心表现出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