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争斗摧毁旧日本 海陆内讧教训至今未被吸取
军队内讧的历史教训至今仍未被政客们所吸取
作者/赵山河
日本众议院11月16日被解散。野田政府随后召开临时内阁会议,正式决定12月4日发布大选公告、16日举行投计票。日本自民党与民主党的决战看在近在咫尺,但无论结果怎样,日本恐怕都无法摆脱政坛动荡的局面。
自2005年小泉纯一郎下台以来,日本已经创造了“7年7首相”的纪录。政坛的动荡给日本的内政和外交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伤害,而究其根源,激烈的内斗乃是始作俑者。
实际上,日本政坛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且派系林立、彼此恶斗的状态从战后一直持续至今。而这种政坛恶斗的传统实际上早在明治时代就埋下了祸根,著名的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的对立就是典型写照。
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对立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这还要从明治维新初期说起。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也出于二藩,前者成为海军,后者成为陆军。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而随着明治维新逐步深入,日本海军开始以英国为师,日本陆军则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由此,日本海军和陆军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路线。
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又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钢铁、石油等资源时更是衍生出更多的矛盾。由此,海军和陆军便成了日本政坛内部彼此对立的两大派系,这种对立从明治时代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并让日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军之间的争斗首先在个人层面上极为突出地体现了出来。海军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参加过两次最重要的战役,先是偷袭珍珠港,后来又经历了中途岛的失利。他曾经有一次当着一位喋喋不休的将军之面推开椅子拂袖而去,以此表示对陆军的蔑视。但这些都还算不了什么,陆海军之间不合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遍及各个领域,包括战略性供应的征集和部署、军备设计和生产以及成品的分配。
从制度上讲,陆军和海军的后勤供应都是由通产省掌管和分配的。通产省和一个内阁计划委员会共同负责制定经济政策。但是,海军和陆军都拒绝向行政部门提供任何关于它们战略物资的处理数据(它们之间更是绝对相互保密)。这样一来,任何实际的计划都难以实施。
在从被占领的荷属东印度开采石油的问题上,双方的争斗更是到了荒唐的程度。海军由于拥有大量的船舶,对石油的需求极为迫切;而陆军由于步兵占了绝大部分,石油主要用于航空兵和坦克车辆等,所需有限。但实际情况是,陆军早已垄断了日本的石油资源。
这种不平衡来自于一种奇怪的安排方式:被占领地区的石油资源的分割情况是由最先占领该地区的军种决定的。在这点上,陆军占有明显的优势,它掌握着荷属东印度群岛最主要的油田,还握有6座大型的炼油厂,这使得陆军拥有了前荷兰属地中85%的石油资源,海军能得到的自然所剩无几。
为了满足自己远远超过陆军的石油需求,海军不得不采取类似于敲诈的手段,包括威胁扣留由荷属东印度发往日本的所有油轮。虽然日本当局因此成立了一个“陆—海军石油委员会”来解决分歧,但实际上争斗更加剧烈了。对于委员会下达的石油分配命令,通常双方都置之不理。
长期的石油分配不公对日本海军造成了致命的伤害。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航母大空战中,有一支日本舰队其实就在附近,但苦于燃料不足而无法参加战斗。由于不会受到来自海面舰船的攻击,美国航母发动了“电击行动”,随心所欲地遣出和召回作战飞机。后来在莱特湾战役中,从日本本土紧急赴援的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最终同样晚了一步,原因还是燃料不足。
![]() |
1
2
|
![]()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16211044
1佛山政协会议门口的豪车 -
7635166
2莫斯科一起枪战致4人亡 -
6398296
3房企搞宣传狂撒现金 市民疯抢 -
5634496
4刘汉团伙被抓捕现场画面、武器库内景曝 -
5055566
5鄱阳湖现江豚群 -
4917993
6涉黄男女被堵在床上 -
3646040
7大爷自造“兰博基尼”送孙子 -
3045147
8深圳原副市长袁汝稳年初二坠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