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旅美日记披露“被召回国”的历史谜团
2010年03月11日 09:55光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2008年,杨虎城将军的旅欧美日记在上海拍卖界出现,结果引起热议,后来日记没有参拍,又引起不少网上猜测,余波至今未消。上海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张爱平撰文分析了其中原因。

日记为何停拍

大约是2008年5月份,上海的一家拍卖行转来一份史料,说是杨虎城的日记,让我看一 下。日记不是记在专门的日记本里,没有封面也没有作者,记述时间从1937年6月29日起,1937年11月2日止,为杨虎城旅欧美期间的事迹,由杨虎城口述、秘书亢维恪笔录完成。

杨虎城将军过世70多年了。他在世时,没有人听说他写日记,相反,现在看到杨虎城周围人的回忆,都是说将军识字不多,文化不高,连讲话稿都是将军口述、秘书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反正,杨虎城将军不喜欢写东西就是了。虽然这样,杨虎城将军在西安事变以后,到北美、欧洲考察军事的时候,却形成了一部日记。这部日记,曾被全文发表在解放后出版的一些纪念文集里,比如,档案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杨虎城将军与西安事变补遗》一书,其中收录了这部日记,虽然有错误,但却大致是全本。

在后来日记没有被拍卖掉的原因,拍卖行负责古籍善本的崔尔平先生来电话说,西安事变纪念馆曾找到拍卖行,有国家文物局的专家陪行,他们的最大遗憾是这份日记不是原本,所以没有买下。

离开中国

西安事变之前,内战如箭而形势如弦,此后这根形势的弦便悄悄地松弛,这种变化的发生乃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个人付出命运的代价为前提。杨虎城付出的代价是交出兵权。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从上海坐船开始他的去国之旅。

杨虎城的孙子杨翰出了一本《杨虎城大传》,收集资料最全,书里说杨虎城识字不多,但口才很好,讲演很出色,所以民国时有言论集行世。通常来说,写日记是文化人的习惯,杨虎城不是文化人,也没有这种习惯,但这次出国,杨虎城特地征召了一个人来做他的秘书,这个人叫亢维恪。

也许杨虎城敏感到这次旅行意义特殊,亢维恪的任务之一,就是替他记录日记。因为是秘书记录的,所以里面保存了很多电文。最有趣的是,在杨虎城决定回国以后,他就不再继续口述日记了,但他的可敬的秘书坚持自行做记录,一直到回到香港前一天为止,虽然变得非常短,记的事情也非常小。

亢维恪(1906~1978),陕西蒲城人。1930年11月杨虎城主陕时,选派一批青年出国深造,亢被选赴英国,入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习。1934年初回国,先在杨虎城部担任秘书,后在山西省教育厅任督学兼编辑,在西安高中任教员兼教务主任。

杨虎城日记的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他对回国抗日酝酿已久,对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有所警惕。

回国电报

7月8日晚,杨虎城在船上和旧金山侨商交谈时获知中日军队在北平郊外宛平县相持,和随员一直谈论到次日凌晨二点才睡。从这一天开始,杨虎城看书闲谈减少,有时表现得兴奋紧张,有时表现沉默。7月11日,杨虎城决定回国,一电宋子文,一电王炳南,向国内公开了自己的意图。但他的态度遭到蒋介石拒绝。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