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叫顺溜》背后:八路军没有真正狙击手
2009年06月23日 11:30《军事史林》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八路军的狙击手

抗战时期八路军方面没有专门的狙击手,但是很注重培养“神枪手”。

刘伯承曾指示:“要教地方部队爱护武器,要培养特等射手,造就一枪一敌的神枪手。麻雀战,除政治坚定、地形熟习外,就靠射击准确。辽县刘二堂神枪手的故事,要到处宣传鼓励仿效。”这个“刘二堂”在彭德怀的文章里也提到过:刘二堂的枪法百发百中;敌人“扫荡”时,每次都被刘二堂打死人马和指挥官;因此,敌人恨之入骨,等等。

类似的神枪手还有李殿冰、高运成、陈丙昌、杨长顺、金维三、孙存余,等等。比较有名的有吴德胜、宋岭春,据说这两个人都用步枪击落过日本飞机,似不太可信。

资料称,吴德胜是老红军,在平型关战斗中击毙日军37人,其中有5人是军官。八路军神枪手的步枪是反复挑选的好枪,而且经过多次校验,往往配发比普通战士更多的子弹,一般人带弹3-5发,神枪手往往可以有40-50发,他们主要射杀日军的军官和机枪手。

如,1945年7月,在攻打高密县墩上日军据点时,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二营六连的张兴来在近10个小时内,用30发子弹,击毙日军指挥官和机枪手20名。

经过考证,八路军比较有名的射杀是日军的吉川资少将、常冈宽治中将(重伤),据说常冈宽治中将是被新中国开国将军彭清云少将一枪击中的。狙击手(神枪手)的神奇表现,使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假如一人就可射杀几十个鬼子,多培养点狙击手,那点鬼子不够打呀!这是对狙击作战的误解。

狙击“战力”分析

分析现有的狙击战例,可以发现这种作战形式有很多因素制约,导致狙击作战没有在抗日战场上取得决定性战果有以下几点:

第一、相对稳定的战线为狙击手提供稳定的狙击环境。

二战期间苏军一名女狙击手射杀了近300名德军士兵,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在她的周围,有无数的普通苏军战士、坦克、大炮稳定了战线,否则,如果挡不住德国的装甲集群,她除了撤退就只有与低同归于尽了。志愿军的张桃放敌是一样,他也是依托了稳定的战线。

在抗战时期,无论是国军还是共军在日军空军、炮兵、战车、毒气的攻击下,战线很难稳定下来,尤其是在大部队交战时,在双方猛烈的对射火力之中,少数狙击手的几只步枪火力并非决定性的,因此,战果就不特别显著。

第二、需要非常灵活的战术

在战线不稳的情况下,需要有灵活的战术发挥狙击的威力。比如,苏芬战争期间的滑雪板狙击手,斯大林格勒巷战、格罗兹尼巷战中的双方狙击手,“麻雀战”中的神枪手,等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