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奥塞梯人:亲情与仇恨
2008年08月27日 15:16《世界知识》 】 【打印

茨欣瓦利瓦利:苏联时期的最后一次动乱

1989年11月10日,南奥塞梯自治州苏维埃会议通过决议,将自治州升格为格鲁吉亚属下的“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第二天,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否决了南奥塞梯的决议。随之,格鲁吉亚人和南奥塞梯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加剧。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街头出现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1990年是格鲁吉亚的苏维埃选举年,由于对选举不满,在选举前一个月,即1990年9月20日,南奥塞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主权宣言”,决定改名为苏联属下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向民众发出呼吁书,其中写道:“不能在其背后,不征询南奥塞梯人的意见,仅仅依据当地格鲁吉亚居民中的个别人士以及居住在南奥塞梯地区以外的一些奥塞梯人的愿望,来决定南奥塞梯人的命运。”呼吁书还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平权、正义和理智必胜!”

格鲁吉亚最高当局当即颁布法令,取消南奥塞梯的决定。10月,南奥塞梯人再次重申这一决定,并宣布于12月9日举行全民选举,以确定南奥塞梯人的最终选择。选举结果是,70%的选民承认了“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这一选择。12月11日,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不承认这一选举结果,取消南奥塞梯自治州,取消南奥塞梯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将不服从格鲁吉亚最高当局决定的南奥塞梯负责人提交检察院审查。理由是:1922年组建的“南奥塞梯自治州”是违反了在当地居住的格鲁吉亚居民的意愿的;奥塞梯人在苏联境内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在南奥塞梯只有少量的奥塞梯人。

这种冲突表面上看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之间的,但实际上是格鲁吉亚和苏联之间的冲突,在苏联濒临解体的前夕,这些冲突既是格鲁吉亚为脱离苏联而进行的一次搏斗,也是苏联当局在为南奥塞梯最终回归到苏联的权力范围内所做出的最后一搏。

12月12日,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瓦利发生流血事件,两名格鲁吉亚人和一名奥塞梯人丧生,其中一人是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加姆萨胡尔季阿的保镖。格鲁吉亚和苏联都向茨欣瓦利瓦利派出特种部队,于是冲突迅速升级。到1991年5月8日,茨欣瓦利瓦利的流血冲突发展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苏格双方的军队、内务部队和警察部队大量齐集茨欣瓦利瓦利,人员死伤很多,大量财产遭到损失和破坏。为争夺对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苏联和格鲁吉亚的武装人员和警察在市内整整战斗了三天。1991年4月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签署决议,要求总统宣布在南奥塞梯实行“紧急状态”。同一天,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也签署决议,要求格鲁吉亚恢复南奥塞梯自治州和所有国家政权机构的法律地位,取消封锁,准许逃亡的南奥塞梯人返回故土。叶利钦还特别强调了“和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人民的团结”,说“作为俄罗斯联邦一部分的这个共和国的安定和安全是由俄罗斯联邦来保证的。”然而,由于中央政权的无力以及其他种种因素,1月5日开始的流血冲突持续了三个月,百姓深受动乱之苦。

在南奥塞梯发生的这场严重的流血事件被人们称之为“战争”,而南奥塞梯人则把它称为格鲁吉亚人对南奥塞梯人进行的“种族灭绝”。大量的南奥塞梯人越过大山到北奥塞梯避难。此后,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急剧升级,到1992年,当又一批南奥塞梯人穿越高加索山脉、试图进入北奥塞梯时遭到格鲁吉亚军队的伏击,于是,在南奥塞梯的茨欣瓦利瓦利再次发生流血冲突,且再次升级,格俄之间的关系也因南奥塞梯问题再趋紧张。而在这之后,拥进北奥塞梯的南奥塞梯人就更多,发生在南部边界线上的冲突就逐渐影响到了北奥塞梯,并且向北、向西北扩展到北奥塞梯和印古什的边界。最近十几年来,南奥塞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冲突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爆发,直至这次南奥塞梯再次宣布进行公决,要求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闻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