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杀人:巴基斯坦塔利班首脑死亡背后的思考
2010年02月14日 10:57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个新的战争幽灵在亚洲大陆徘徊。

巴基斯坦安全部门官员2月3日证实:2日晚,多架美军无人机向北瓦济里斯坦重镇米兰沙阿发动攻击。米兰沙阿一名部落长老说,美机向该镇附近45公里的3个地方发射了12枚导弹。估计有31人死亡。当地居民说,死亡者包括多名阿拉伯籍和阿富汗籍塔利班分子,其余为平民。

这是半个月来在同一地区发生的第三起同类事件—1月14日,美军无人机对北瓦济里斯坦地区发动袭击,美巴官员称炸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领导人哈基穆拉·马哈苏德。此马哈苏德于2009年8月上任,而他的前任贝图拉·马哈苏德也是死于无人机袭击;1月17日,美军无人机再度向米兰沙阿附近一个村庄发射导弹,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其实,此类事件早已不是“新闻”。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报道:2006年至2009年4月,美中央情报局运用“捕食者”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境内对“基地”组织领导人发动了48次袭击,至少杀死9名高级领导人。而巴官员曾表示,自2008年8月以来,已有400多人在无人机制造的空袭中丧生。

近年来,F-15、F-16、B-2等曾经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的武器装备大都偃旗息鼓,唯有无人机不甘寂寞,频频出击,成为无所不在、神通广大的“战场幽灵”。

值得关注的还有,2009年,美空军培训了240名无人机操作员。这是自1947年以来美空军无人机操作员培训数量首次超过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员的培训数量。2009年12月,约旦籍间谍巴拉维在阿富汗一处美国军营发动自杀式袭击,造成7名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死亡,而这个军营实际上是一个无人机操作基地。

这些连缀起来的事件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无人化战争时代到来了吗?

从“以人杀人”到“以器杀人”

战争的本质就是“杀人”,但杀人的手段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暴力哲学的高度看,其主脉是从“以人杀人”向“以器杀人”转变。

冷兵器时代毫无疑问是“以人杀人”。人操作冷兵器与敌人搏杀,人的生物能在战斗力能量构成中占有突出地位,人本身就是杀人手段。因此,在军队战斗力构成中,兵员成为主体要素,建立兵力优势战胜敌人成为基本作战原则。

简单热兵器时代是一个过渡,人操作轻武器与敌搏杀,火器成为效能高于人的杀人手段,战争具有了“以器杀人”的特性。但是,“以人杀人”的色彩仍然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轻武器单元火力弱,作战要形成规模,仍必须投入大量兵员。

战争进入机械化时代,“以人杀人”开始真正向“以器杀人”转变,大型火炮、军舰、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武器出现,使机械能、化学能替代人的生物能成为战斗力的能量源,武力对抗完全由武器与武器的对抗来实现,人仅仅扮演操作者的角色。

信息化战争到来后,“以器杀人”的趋势更加明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武器运行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不需要人直接控制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末端,人从武器操作者演变为操纵者或发射者,部分退出了一线搏杀。

从“以人杀人”到“以器杀人”,是基于器物对人的“两个替代”:一是依靠工业技术的发展,以物理能、化学能替代人的体能,赋予暴力以强大能量;二是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能部分替代人的智能,实现对暴力释放的精确控制。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以器杀人”的进程中,空中力量的角色是极为独特和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以器杀人”的真正代表。机械化陆军虽然是“以器杀人”,但其单件大型装备仍需数人操作,同时仍要配备大量单兵轻武器。现代海军的情况大抵相同。空军则不同,一架战术飞机操作者为一人,却可投送1吨以上的火力,一架战略轰炸机空勤人员最多十几人,少则3人,可投送火力20吨~30吨,其战斗力构成中人员投入比在三军中最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皇家空军英勇抗击德国空军的空中入侵,赢得“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英国首相丘吉尔用一句流传千古的评语夸赞皇家空军飞行员的卫国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少的人为这么多的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次从人员数量关系角度评价一场战争,其实正是对空军战斗力构成特性的真实写照。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