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利用海地救灾诠释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软实力
2010年02月05日 10:26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82空降师突降海地总统府前的草坪,背景是倒塌的总统府。美国大兵们下飞机拍照片不忘摆POSE,这张照片明显为摆拍。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1月12日,海地发生7.0级地震。中美洲过去一向被视为美国的后院,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立即做出反应,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表示美国将全力救灾,并任命克林顿、小布什两位前总统出任海地救灾特使。与此同时,美国陆海空军紧急出动。这是自2004年印度洋海啸以来,美军在海外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其投入的资源和力量是空前的。难怪美国国内有评论指出,奥巴马政府将海地当做了美国第51个州。不管这些评论是否客观,但美国此次在海地的救援行动,确实可以看出美军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意图与外交思维。

海外救灾已经成为美军最重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概念,是由美军最先提出来的。上世纪90年代初,美军在《武装部队联合作战》条令中,将军事行动区分为战争与“非战争行动”两大类,第一次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专门用一个章节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指出在未来新的国际安全环境中,美军将参与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怖、禁毒等非作战行动,这些行动是打赢大规模战区战争的重要补充。

1995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颁布《非战争军事行动纲要》,并出台了涉及反恐、维和、缉毒、撤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6个特别行动的作战文件。2001年,美军颁发《联合作战纲要》,将未来可能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列出了18种之多。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包含内容过于庞杂,使用起来不方便,美军遂在理论上放弃了使用这一概念。

2006年,美军颁发新的《联合作战纲要》,将军事行动简化为三种情况:一是“军事接触、安全合作和威慑行动”,主要用于平时塑造和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二是“危机反应与有限应急行动”,用于应对各种规模较小、持续时间有限的危机,或者是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后续行动。三是“大规模作战行动和战役”。

美军虽然在理论上停止了使用“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概念,但在实践中却依据国家安全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容,为实现国家外交和军事战略目标服务。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金亮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