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员:飞豹的70年代英国发动机至今未出大事故
2009年12月17日 11:35中国航空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试飞员] [发动机] [飞豹]

作者:试飞员徐勇凌

今年9月,南昌故地重游令我唏嘘不已,能够与“猎鹰”高教机再续前缘也给我意外的惊喜。课间,我向“猎鹰”总设计师张弘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尽管是第一次相见,他对我这个老乡飞行员总是另眼相看。我说我想了解强5的研制历史,这与我童年的一个梦想有关。

儿时的眺望

儿时,飞翔的梦想就像一枚青橄榄,坚硬、酸涩而又略带浪漫。西子湖畔的天空时常掠过低飞的战鹰,那时,歼5飞机在我儿时的心目中是如此的威风,总是吸引我眺望的眼神。70年代初的一天,一架异样的飞机从天空划过,尖锐的机头,后掠的翅膀,还有呼啸而过的轰鸣都与往常不同,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强5飞机。我多么渴望那个坐在座舱里的人是我呀。其实,直到我见到张弘总师,一个疑问一直在我心中凝结,在60年代我们为什么会设计出强5这样别具一格的飞机?张弘为好奇的我找来了强5的设计主管张总,当他得知我对强5的关注时显得很兴奋,听着他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仿佛看见当年强5研制的艰辛历程。

中国的歼击机制造史要从50年代说起,1953年,我们开始仿造苏联米格-19的歼6飞机,1958年3月,国产歼6还没有首飞,空军已经开始考虑自主研发新型战机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提出研制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借助于歼6的生产经验,设计团队提出了超声速喷气式强击机的设想,并定名为雄鹰-302(即强5)。设计团队是富有创意的,在设计之初他们就摆脱了歼6的窠臼,大胆提出了锥形机头、两侧进气、峰腰机身的独特外形。然而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还是遭致了非议,有人认为飞机的设计别出心裁、不伦不类。果然,1961年7月的北戴河会议上雄鹰-302被判以观察待定。强5研制团队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设计室副主任陆孝彭不愿放弃已经研制3年之久的新机,他带着留守的13名研制人员继续坚持艰难的设计工作。1963年10月24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到320厂检查工作,当他了解到强5飞机设计团队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立即表示赞赏和支持,强5研制终于出现了转机。1964年1月,强5研制工作全面恢复。7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正式签署了强5研制的报告。1965年6月4日下午,试飞员拓凤鸣冒雨完成了强5首飞,1966年2月,强5飞机在北京南苑机场向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做汇报表演,看完表演后叶帅鼓励道:“这个飞机是自己设计的,是好的,你们是成功了。谢谢你们!各军区同志谢谢你们!”

1969年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强5飞机批生产并装备部队,1972年1月7日,强5甲型机由飞行员杨国祥驾驶,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原子弹甩投,完成了我国第四次原子弹试验。

到目前为止,强5和歼8原型机是仅有的两种我没有飞过的国产战机,然而,作为一名试飞员,我对这两款飞机和它们的研制者充满着崇敬之情,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的航空事业艰难爬升的历程,一个在1956年才有能力制造汽车的国家,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自主研发新型战机,这份成就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没有伟大的航空人当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人民空军今天的腾飞是不可能实现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