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中国青年报》军事周刊连续采访了国防大学的林东博士,推出了关于建立“新国家安全观”的系列报道。如今斗转星移,国际政局与我国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报军事周刊就近年来新国家安全观的实践与发展诸问题再次与刚从东瀛归来的林博士进行对话。
军事周刊:记得2004年“9·18”之际您接受采访,并探讨了如何解决“传统安全观下国防面临战略松弛现象”与“以恐怖主义和灾难灾害为代表的新兴威胁上升”之间的矛盾,您主张“超越传统的政治-军事体系,建立以政府、企业、大众和军队为主体,综合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内的新国家安全观”。4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是否验证了建立这种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林博士:是的,近4年来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国家安全形态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不仅证明了树立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而且推动了对新国家安全观的认知从一种观念深化为一种理论,导致国家安全体系从政治-军事两维体系向政治-经济与社会-军事三维体系发生结构性转变,军队的使命从应对战争拓展到维护国家综合安全。
首先,营造外部安全环境已经成为军事使命的重要内容。目前全球化进程第一阶段已经完成,进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市场经济推动世界大多数国家站到了一条船上,这就是和平发展的大船,即便是军事对抗的双方也同时成为利益攸关者。因此,国家防务的重心向防止战争和巩固和平的方向推进,确保和平发展的大船稳定前行。
再有,保护国家经济权益、保护海内外国民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和减灾救灾也正快速成为正规化的防务需求。4年来和平发展的大船经历着两股大浪的冲击,一是各国军事服务于各国对全球经济秩序重建这个新目标的不同追求,军事对峙和武装冲突规模不大但波及面却超出冷战时期的双边及周边范围,这直接威胁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安全、边海防安全、经济权益安全和人员交往安全。
而另一个冲击来自大船外部更加凶猛,这就是非传统威胁。像“9·11”、“非典”、“印度洋海啸”等非传统威胁,虽然多是产生于公共安全领域,却能造成比现代战争大得多的伤亡,而且覆盖大得多的地区,易引发跨国、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边境各方面连锁反应,因此要求大规模的兵力投入,要像打一场大规模战争那样来对待。像“98抗洪”我军出动31万兵力,“03抗击非典”出动3万多人,“汶川抗震救灾”再次出动13万多人,甚至像奥运会这样一个非政治题材的体育赛事也成为从国家安全到国际安全的大事实施全面防卫。
这些内容使4年前提出的综合安全观变得更具体,重点更突出,规律更鲜明,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新理论,我愿称之为国家安全保障理论。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