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两大板块挤压引发汶川强震(图)
地震预测太难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发生之前,有地震专家成功作出预测,政府及时对区域内人员进行了疏散转移,此次地震死亡人数为1500人。魏东平说,如果不是提前采取了措施,海城地震至少会死10万人。当时学术界曾对此欢欣鼓舞,以为地震预测这一世界难题就此破解。然而一年半后即发生了唐山地震,之前没有人能作出预测。
此次汶川地震发生后,也有人质疑为何地震学家事先没有预测,对此魏东平认为,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十分困难,非几代研究者有生之年能够完成。他解释,影响地震预测的因素非常多,如重力、地磁、地电、地热、地下水、地声、光、空间观测、动物反应等,任何一种现象出现异常,也不能就此判断发生地震。就拿“地震波速比”这一指标来说,从仪器上可观测到波速比有变化,但并非地震一个因素会导致出现波速比变化,如大型水库蓄水、久旱逢大雨等因素也可导致。他认为,没有预测出地震并不是中国的地震专家无能或失职,发达国家的地震专家也同样无法预报地震,在现有条件下,地震专家的职责更多的是监测和研究地震。
地震云与降雨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直降雨不断,唐山地震后也下过雨,地震与天气变化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对此魏东平表示,有证据表明地震发生时会有地震云现象出现,但由于人类探测技术有限,无法判断出哪块云是地震云。他解释说,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天气是大气层在变化,固体与气体之间存在耦合现象,因此如果大气、地理、生态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一定是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的,但这种联系之间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目前为止,人类的智慧还无法破解其中的奥秘。(记者蔡文清)
相关链接:
作者:
蔡文清
编辑:
张学勤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