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正文
体制编制改革,加速解放军迈向精兵之路
2008年10月21日 23:14《解放军报》 】 【打印

南海舰队:高难度“两横一纵”补给训练

本版导言

军事发展史表明,任何一次军事变革的实现与完成,都有赖于建立新的体制编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从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需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大局出发,连续3次实施裁军,裁减员额达170万,裁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速度之快,为世界军事史上所罕见。通过裁军,不仅缩小了军队数量规模,更重要的是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结构。潮头观澜,令人振奋:我军创新的军事理论、科技含量高的武器装备、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正通过科学的体制编制,转换成部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能力,人民军队向着“精兵合成高效”阔步迈进。

金秋塞北,“砺兵-2008”实兵对抗演习如火如荼。

超视距打击、全方位感知战场、实时化控制、诸兵种合成作战,复杂电磁环境对抗……一系列全新的作战方式和指挥形式,折射出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巨大变革。

“红”“蓝”双方,一个是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旅,一个是我军第一支经过信息化改造的装甲团;一个传承了新四军的血脉,一个从抗美援朝的战场走来。作为我军体制编制改革的“先行者”和“见证人”,两支英雄部队的涅槃重生,正是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上全面转型的生动写照。

应时而变——精兵之路迈出历史步伐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上世纪80年代,一位智者犀利的目光穿透了冷战的阴霾——

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的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

这意味着,拥有400万之众的人民军队,必须寻找新的建设模式和发展出路。

1985年6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同志轻轻伸出一个指头——裁军100万!他向世人传递这样一条信息:人民解放军正放弃过去的“人海战术”,转向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按照精兵合成原则,中央军委将单一兵种的野战军统编为集地面突击、火力打击、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集团军中的技术兵种数量首次超过了步兵。紧接着,陆军航空兵成立,海军舰载机部队组建,空军和第二炮兵增加了新机种、新型导弹部队……经过一连串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我军战斗力构成中,高技术军兵种已成为主战力量。

短短3年,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成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

“时移则事异,世异则备变。”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信息战、远距离打击等一系列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方法应运而生,推动着新军事变革潮涌浪高。

如何迎头赶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打赢下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民军队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嬗变。党中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之后,中央军委果断决策,裁减军队员额50万;2003年9月,中央军委再次宣布裁军20万。人民军队不断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400万-300万-250万-230万,这个数量上的变化,包含着结构的调整、质量的提高。结构决定功能,三次裁减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目标只有一个:提升战斗力,建设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硕果盈枝——我军质量建设成效初显

一条阅兵路,半部建军史。

1949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的全部“家当”:两排官兵组成的海军,17架飞机组成的空军,以及数以万计由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坦克兵和骑兵师组成的陆军。

1999年10月1日,城楼依旧,广场如昨,但受阅的人民军队已经发生巨变——陆海空24个机械化部队方阵披风而行;陆海空航空兵联合编队掠过上空,一枚枚新型战略导弹直刺苍穹……

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改革,是我军提高战斗力的必由之路。

——压缩军队规模,精简高级领率机关。我军的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初步建立了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创新装备和后勤保障体制、保障方式。1998年4月5日,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启动三军联勤,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逐步推开。

——改革完善院校教育机制,压缩院校规模,组建5所综合性大学,院校教育逐步实现规模化、综合化、集约化。

经过3次大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我军编成结构得到了优化,陆军野战部队在加强合成和小型化、轻型化、多样化方面取得进展,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及技术含量较高部队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型作战力量体系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历史将镜头定格在2005年8月18日。“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大幕拉开:天上,远程战略轰炸机、空中加油机、新型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列阵长空;地面,伞兵战斗车、新型主战坦克、先进防空导弹、新型火炮,铁流奔涌;海上,导弹驱逐舰、两栖登陆舰、新型护卫舰、水陆两栖坦克,劈波斩浪;联合火力打击、空降夺控机场、机降夺占要点、精兵超越、多位攻击……各种新型作战装备、新的行动样式和作战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任重道远——坚持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毫不动摇

一支军队的建设发展,总是与它肩负的使命相连。

历史一再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阔步前行,关键是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深刻洞察我军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并指出,调整改革军队组织形态势在必行,要不失时机地建设与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相适应的新型军事体系,积极顺应当今时代军事发展潮流,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必须始终坚持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放在首位,确保军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30年来,我军体制编制进行了数次大的调整改革,之所以每次都能顺利完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党在军队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一整套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贯彻始终,落到实处。

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调整改革体制编制,要紧紧围绕战斗力标准,着力在调整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上下功夫。

必须搞好总体设计,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事关军队建设全局,必须立足国情、军情,搞好总体筹划,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必须加强军民融合,达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富国与强军,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建设一支与我国地位相称、与我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军队正肩负起新的伟大使命,在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上阔步向前。☆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军队体制编制的论述摘编

兵贵精不贵多,仍是今后建军原则之一。

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

——毛泽东

军队要消肿。

编制就是法律。

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

——邓小平

我们下决心进行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就是要使我军更好地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发展的趋势。

——江泽民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各项改革,为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胡锦涛

管窥外军体制编制调整

美军:近几年计划将国防部15个直属部、局减少至10个,并裁减国防部、参联会和各大司令部的人员。

俄罗斯:计划到2016年,其军队规模将从113万人裁减至100万人以下。

英军:现役部队由1995年的25.43万人,调整为2003年的21.266万人。在成立三军常设联合司令部的基础上,并于2001年组建了联合快速反应部队。

法军:陆、海、空军和宪兵的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53.6∶12.2∶17.3∶16.1,调整为2004年的44.3∶14.3∶20.7∶16.2的比例。

德军:2003年颁布《新建军规划方针》,将军队重新混编为干涉部队、维持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三种类型,同时,将联合支援指挥参谋部并入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王汉水整理)★

(《解放军报》第3版 发布时间: 2008-10-17 06:27)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李社 梁蓬飞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