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运载火箭首飞太平洋成功
2008年10月21日 19:53解放军报 】 【打印

我国首飞太平洋的运载火箭正在发射场准备起飞乔天富摄

1980年5月18日至21日,中国宣布在某基地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这是在我国胜利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之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要成就。

为了报道这次运载火箭发射的实况,本报当时派出了阵容强大的记者组分多路进行跟踪采访。据当时在火箭发射场进行现场报道的本报记者回忆,1982年5月18日,发射场晴空万里。上午九点多钟,发射工位进入了“一小时准备”,发射架的多层工作平台上和发射控制室里,各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投入了对火箭起飞前的最后测试。随着装备工作一件件地最后完成,拥抱着箭体的各层工作平台陆续收回了臂膀,地面工作人员一批一批撤离现场,发射场上静无一人,巨大的乳白色的火箭,静静地耸立在发射台上。

地下发射控制室里,气氛严肃紧张。调度电话中不断传来各系统简短有力的报告:“遥测转电好!”“控制转电好!”进入“一分钟准备”后,控制室里每个人,只能听到仪器的蜂鸣和自己心脏的跳动声,随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场区上的各种跟踪测量设备开机,高速摄影机、磁带记录仪等记录设备启动。

“点火!”发射控制台上年轻的操纵员沉着果断地按下了按钮。顷刻,排山倒海般的隆隆巨响震撼了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尾部拖着长长的火舌和疾风般的轰响,扶摇直上,直刺蓝天。

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尾部的火舌此刻变成了一条白色的航迹。从地面望去,只见无垠的湛蓝天幕上,一条细小的白色缎带疾速地向东南方向延伸。刚才还是一个有十多层楼高的庞然大物,渐渐地变成了蓝天中的一个很小的亮点。突然,缎带终断,亮点逐渐隐去——火箭穿出了大气层。

为了时时刻刻对飞行的运载火箭进行跟踪、观测,必须在整个航区沿途设置一系列跟踪站。如果靶场设置在海上,除了陆地跟踪站外,还要有海上跟踪站。如果火箭落区附近没有岛屿可以利用,就只能用船载上必要的跟踪仪器和有关设备,开赴指定海区,这就是活动的跟踪站。这种“观察岛”,机动灵活,来去自如,能够适应靶场落区的延伸。

在火箭飞行试验中,测量船主要用来测量火箭再进入稠密大气层时的弹道数据和测定落点。因此,船上安装了各种雷达、遥测装置、通信器材、光学跟踪设备和计算机等。1980年5月18日,据在西安测控中心进行现场采访的本报记者刘波、杨学泉报道,那天从我国本土到远洋测量船队,几百套我国设计制造的现代化测量通信设备,参加了对运载火箭的跟踪,测量工作。从火箭起飞开始,各种测量设备,便一批一批地对准了飞行中的运载火箭,精确地测定并记录下它在每个瞬间的速度、位置和姿态。每一秒钟都有成百上千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中心。这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的大批设备紧张运转,一排排指示灯欢快地闪烁;各种示波器上的信号,有的似闪电、有的如流萤,有的异峰突起,有的波纹荡漾,美妙奇幻。

总控制室的调度电话里,不断传来全国各地“跟踪良好”、“工作正常”的报告。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变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向人们显示:运载火箭内部仪器工作良好,火箭飞行正常!

为了追踪采访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准确击中目标的实况,本报记者何德来等人登上我国远洋测量船提前来到了南太平洋预定海域。他们看到:5月18日下午的南太平洋波光粼粼,海空白云朵朵。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一艘艘测量船、打捞船,按照预定时间,在湛蓝色的海面上展开队形。电子设备从祖国发射场传来了火箭精确的起飞时间后,测量船上的专业人员顿时忙碌起来。人们屏息静气,全神贯注,精心地操纵着各种设备,以获得火箭再入大气层后的各种参数。机房里,各种仪器一齐运转,舷旁,玻璃钢工作快艇启动了马达;空中,直升飞机轮番盘旋,注视着落区洋面。

“雷达、遥测,经纬仪发现目标!”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跑上甲板,站在驾驶台上,靠在舷梯旁,目不转睛地朝着船队的西北上空看去。南太平洋上空出现了奇丽的景象,一个亮点拖着长长的白烟从西北天空飞来。穿过一团烟雾之后,亮点越来越大,变成了一个火球,呼啸而至。随着一声巨响,火箭头部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激起冲天的水柱,象是从海底钻出一条白色的飞龙。接着,水柱又从晴空徐徐下落。那浩大的气势,使人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这时,火箭头部落水前抛出的记录着火箭飞行各种参数的仪器仓,带着红白相间的彩色降落伞,徐徐降落在洋面。桔红色的漂浮气囊自动充气,染色剂把海水染成澄荧光黄绿色,象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海面上。

“火箭落入预定海域!”“测量回收任务完成!”这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通过测量船上强大的通信电波,迅速地传到祖国本土上的各个测控台站,传到发射场,传到首都北京。

这时,扩音器里传来了中国领导同志对参加试验人员的祝贺。顷刻,部队汽笛长鸣,彩旗飘舞,远离祖国的人们在甲板上争相握手,热烈鼓掌。

至此,我国运载火箭首飞太平洋的战略壮举彻底告捷。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完成的这一壮举,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已拥有一批中程、远程和洲际的多种型号、多种发射方式的地地导弹核武器,成为一支具有一定核反击作战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增添了一层新的安全保障。 (伊铭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