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月25日电(王洪山、张科进)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1351哨所,阵阵春意扑面而至:营房内,缓缓吹来的电暖风使室温始终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蔬菜大棚里,顶花带刺的小黄瓜青翠欲滴;值班室中,官兵轻点鼠标就能对边境线实施全时监控……据广西军区领导介绍,这是广西千里边海防线60年建设旧貌换新颜的生动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边海防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边防官兵住猫耳洞、土坯房,吃红薯饭、南瓜汤,生活十分艰苦。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和国防投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建设思路得到全面落实,广西边防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某边防团,军网接到了连队、数字电视进了营房,学习、娱乐和健身场所一应俱全,一台台电渗析净化水设备让官兵喝咸水、苦水的历史一去不返;在某边防哨所,一批无污染、低耗能、适应高山哨所环境的水源热泵、太阳能取暖等设备投入使用,日光温棚让官兵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低碳生活也挂到官兵的嘴边……近年来,广西军区在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入数亿资金改善和提高边防官兵生活条件,饮水、用电、住房、吃菜等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与边防官兵一起巡逻,记者深刻感受到先进执勤手段的便捷和有效。集短波通信、卫星导航、动态监控功能于一体的新式巡逻车代替了以往的骡马和脚板,空中卫星遥控、地图网络监控、地下传感设备则构成一幅立体的管边控边网络。“全军优秀基层干部”、边防某部干部曾小波感慨:“以前巡逻完一次辖区内的边防线少说一周,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过去为查清一个情况,常常要在边境线上潜伏几个昼夜,如今电子哨兵时刻睁大‘眼睛’替战士站岗。”
搭上信息化建设的快车,让千里边关尽在掌握之中。2002年以来,广西军区和地方电信企业合作,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启动了建设和开发“数字化边关”的宏伟蓝图,目前基本建成了覆盖每一个哨所和执勤点的“移动通信走廊”,逐步实现边海防一线分队网络传输光纤化、数字化、野战化。坐镇广西军区边海防监控制中心,上千里边境线上的几百个值勤哨位尽收眼底。
富国才能强兵。沿着边防线采访,记者看到一条条新建的巡逻路,结束了沿边数百个村寨不通公路的历史,数十万边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昔日很多偏僻落后的地区已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商贸重镇。而泛北部湾经济建设风生水起,每年一届的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也使广西边防线上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洪山、张科进
编辑:
唐毓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