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兵器试验中心探秘:“风云变幻”的试验室
2009年10月26日 14:32科技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中国军工]

初秋时节,中心环境模拟试验室,四壁挂满了霜花,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此时此地的温度为-35℃。穿着单薄的笔者刚进去体验了5分钟就冻得语不成句了,两腿冻得直打颤。控制机房内,一群特殊的战士在短时间内可以模拟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气候,制造雨、雪、冰、霜等特殊天气。

经“特许”,笔者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进入了试验室。这里每一个房间都是“季节”完全不同的天地,可谓“咫尺天涯”。

穿过中心大厅向右仅几步远,推开两扇厚厚的隔温门,室内热浪滚滚,雾气腾腾,这里就是被称为“高温包”的试验室。据介绍,这个1000立方米的“高温包”可以进行各种火炮、坦克、雷达、指挥仪、军用光学仪器的高温、湿热试验,从0℃到80℃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实现,笔者刚待在里面3分钟就感到胸闷眼花,汗流浃背,衣如雨淋,脸也被热流蒸得红彤彤。大家却风趣的笑称,这是免费洗“桑拿”!

“高温包”的对面便是一个同样大小的“低温包”,里面与四季如冬的雪域相比毫不逊色。站在约3层楼高、直径约12米的圆形空间里,仿佛来到了“北极”。据介绍,只要全部设备启动,4小时内室内温度便会降至—70℃以下。技术人员介绍说,“低温包”主要是对产品进行低温试验,考核被试品在寒区作战时的性能。每次试验之前,官兵们都必须穿皮大衣、戴皮帽。试验中,人们呼出的热气顷刻间化成冰霜,附在眉毛、胡须、鬓角上,个个都变成了银丝缕缕的“老翁”,很难看出哪个是年轻的战士,哪个是年长的试验专家。

笔者也如此“披挂”推门而入,可还是打了个冷战,简直像落入冰窟一般。在里面还没站稳脚,便赶紧出来,脱下大衣,由于室内外温差达80多摄氏度,汗一时出不来,浑身感到不适。通常,参试人员要在“低温包”连续工作几小时,出来后,不敢立即脱去皮袄,直到浑身捂热了才能脱去,否则就会浑身奇痒,身上不一会儿就会鼓起一片片包来。

这个环境试验室还有“呼风唤雨”、“飞沙走石”的本领。长年在环境模拟试验室工作的人,就这样频繁地走过“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雨雪”,体验着急剧变化的气候。一次,某边防部队急需一种雷达。工厂产品没有结论,临时送到这个兵器试验中心进行试验。他们连续奋战3昼夜,推着被试雷达出“火炉”进“冷宫”连续进行了72小时的高低温和湿热等环境气候试验,参试人员被折腾得够呛。

在低温室还有一个小窗口,外面就是靶场。火炮根据实验要求冻上一段时间后,炮手就得进来进行试验发射,看其在低温条件下各项性能指标是否合格。低温零下几十度,高温50℃至70℃,室内完全密封,一开炮,声音、硝烟、冲击波都散不出去。据说,曾晕倒在里面的试验人员不止一两个。

这个模拟环境试验室,有制造“地利”的优势,也有设计“天时”的本领。带着好奇感,笔者随值班干部进入到了一个里面布满了大小、形状不一的各种喷头的试验室。他介绍说:“这里就是淋雨试验室,自然界中的小雨、中雨,甚至是大雨、暴雨在这里都可以模拟完成,我国常规兵器所需要的淋雨和浸水试验也大都在这里进行。”

控制机房内,试验室的技术人员正坐在仪器前,通过自动化手段自如地操纵着巨大的“空调系统”,控制着各个试验室的温度。在和技术员聊天中笔者了解到,这个“空调系统”可模拟世界上任何地区的温湿气候条件,可对各种武器进行高低温、干热、湿热交变、雨淋、扬尘等气候条件下的仿真试验。“淋雨试验,主要是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检验武器装备对淋雨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向生产厂家和研制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提高武器装备整体性能。”值班人员的神秘解说让笔者有点难以置信。不过接下来,就心服口服了。

2008年冬天,某车载火炮进行密封性、腐蚀性淋雨鉴定试验,其中最重要的暴雨淋雨试验要求在30分钟内必须不间断达到武器装备淋雨冲击饱和状态。试验中,淋雨控制解调器突然发出报警声,监控录像显示无信号传出。为及时向厂家和科研单位反馈信息,参试官兵冒着冰凉刺骨的“雨水”进行抢修,仅用5分钟便排除故障。当他们从试验室出来时,每个人手冻麻了,脸冻紫了,喷嚏打个不停……但是,大家心中依然喜滋滋的:“过去,为了找到试验要求的气候环境,试验场的官兵冬天要去祖国最北边的漠河,夏天要到南端的海南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在,这一切足不出户都可以实现。”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