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兵器试验中心探秘:“风云变幻”的试验室
2009年10月26日 14:32科技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中国军工]

靶场炮火的历练

一种新型武器经过研制生产之后,必须先经过严格的定型试验,符合各项技术要求后才能装备到三军将士的手中。因此,对火炮和各种弹药的定型鉴定试验尤为重要。

火炮试验是艰苦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工作。40年来,中心火炮试射连的官兵们就担负着用实弹射击的方法来检验火炮“功力”的任务。一般性的试验还不觉得怎样,最令人难熬的是强度试验。一次,他们对某新型火炮进行强度试验,要求3分钟内打21发。瞄准手、装填手、射手都要站在火炮旁,连装连发,气都不敢喘一口。由于火炮连续发射,热冲击波很大,10发以后装填手已经感到吃力,炮膛的热量往外冲,炮弹需两、三个人才推得进去。一个“单元”刚打完,几个操炮手就头昏眼花,耳鸣腿软。时隔不久,又进行某榴弹炮强度试验,30分钟打200发。结果,炮管打红了,装填手的工作服、手套都熏焦了,战士们的头发也被火焰烧得参差不齐。

靶场试验的环境是艰苦的。炎炎盛夏,光秃秃的黄河滩上连棵树都没有,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再加上火炮射击散发的热浪,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严寒的冬季,肆虐的西北风裹着沙石,吹得人们连眼睛都不敢大睁。一年四季,他们有大半时光是在阵地的炮火声中度过的。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有时在阵地上一连3天3夜不睡觉,试验一结束,战士的生物钟也失调了。炮声、火焰、冲击波使他们头晕、恶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种生理上的异常反应,需要一个星期来恢复,但有时还没缓过劲来,又要投入新的试验了。

靶场试验岂止是艰苦?有时还要冒生命危险。进入靶场试验的武器、弹药,都是未定型产品,技术事故时有发生。2007年,一种新型火炮试射时由于电路联动程序不准确,炮弹进膛后刚关闩,撞针即触发了底火,结果炮弹提前射出,炮身后座,将未撤离的装填手右腿“座”断。

战士们长年在震耳欲聋的火炮声中工作,绝大多数同志的耳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内陷,听力减退,有的甚至失去听觉,耳鸣带来的偏头疼也时不时在他们身上出现,这些都没有减退他们为兵器试验做贡献的勇气。他们在这样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下,创造了我国常规兵器试验的一个又一个纪录:他们在一年内,可熟练掌握10多种火炮,可发射各种口径的弹药3万多发,平均每天发射炮弹近百发;战士服役两年,可参加我国现有装备系列的30多种火炮的试验任务;他们在1分钟内可发射11发弹丸,一晚上可将500发炮弹一发一发地送到目的地;他们还创下了3天完成一项任务、一年完成120多项试验任务的全军纪录。30多年来,火炮试射连的勇士们,完成现场射击试验任务近2000余项,发射各类炮弹40多万余发,先后参加了62种型号3万余门火炮的科研试验发射任务。在国庆35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的阅兵式上,由他们试验定型的多种新型武器装备,光荣地接受了人民的检阅。

“呼风唤雨”的试验室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解决我国兵器环境试验必须东奔西跑,效率低下、精度差的情况,靶场开始联合国内相关科研院校着手建设我国第一座常规兵器多功能大型环境模拟试验室。谈起试验室建设的相关情况,当时全程参与了这项工程建设的缪连观至今还记忆犹新。

为建设好这项关系到兵器试验质量和靶场综合试验能力的工程,工程技术人员们放弃舒适安逸的家庭生活,一头扎到了工程现场,一干就是半年一载。

风道是环境系统的关键部分,它的缝隙需要用乳胶漆一点点黏合。工程技术人员就是在寒冷的冬天钻进只容一人爬进的风道管路里,冒着乳胶挥发的有毒气体,连续战斗了两个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到1984年,试验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后的大型环境模拟试验室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设有高温、常温、低温、湿热、淋雨5个系统,拥有高低温、湿热交变、高温射击、常温射击、低温射击、淋雨和光学仪器低温观测等多个试验室,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综合环境模拟试验设施。

想要体验一下它“变换四季”的特殊功能吗?笔者这就带你走进这个神秘的环境模拟试验室。

兵器使用,环境千差万别,谁能把“亚马逊雨林”和“北极冰盖”融于一室?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