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机神经外科:新技术使忘放起落架现象绝迹
2009年06月01日 15:44科技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战斗机]

记海军某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刘佩春 

5月,燕山脚下,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训练基地飞行外场。 

一身穿作训服的大校军官正为一架战机排故。只见他在飞机上密如蛛网、纵横交错的电气路上拨拉出了一条线,一起较为复杂的故障马上排除。 

这位大校就是“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该基地装备部高级工程师刘佩春。35年来,经他排除的故障近千起,为部队节省经费千余万元。他自主研究的科研成果26个,被誉为战鹰“神经外科”一把刀。 

科研革新向战斗力聚焦 

“没放起落架,拉起来!拉起来!复飞!”飞行员紧急拉杆急速升空,战机紧擦着塔台贴着跑道呼啸而起。 

这是基地组织截击空战课目飞行训练,一名飞行员完成既定的飞行课目后,对准跑道准备降落时,塔台指挥员通过无线电向飞行员突然高声喊话后的一幕。 

若不是指挥员及时提醒,机腹高速擦地滑行,一场悲剧不可避免。这惊险的一幕,把现场保障的刘佩春惊出一身冷汗,当天彻夜未眠。 

在国内外航空史上,飞行员驾机着陆时因忘放起落架或起落架没放到位造成的飞行事故层出不穷。因此这成为困扰航空飞行的世界性难题。据统计,世界航空事故发生的概率为0.5%,0.3%为机械和天气原因,0.2%属人为因素。刘佩春所能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这0.2%的人为因素降为最低。 

为挑战这一世界性课题,刘佩春带领基地科研小组成员深入训练一线调查。几经论证,他确定了以现有机载设备为基础,研制一种可以对飞行员进行空中提醒装置的思路。但难题随之接踵而来。先是购买的元件达不到要求,后是电路的设计存在问题。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