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空降兵讲述抗震救灾中的三个传奇故事(图)
2008年06月02日 16:05解放军报 】 【打印
相关标签: [空降兵]


为灾区运送床垫的空降部队官兵

空降兵某团战车营是首批达到绵竹金花抗震救灾的部队。救灾任务转换后,他们又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当中,仅5月30日上午,一个连为受灾群众搬运救灾物资达15吨。

17岁的人还是孩子,但17岁的人只要穿上军装,他就是一名战士,就必须承载军徽、军装带给军人的荣誉和责任。在空降兵某团赴绵竹清平抗震救灾的队伍中,有一位刚满17岁的新战士,他叫庞昭龙。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很拘谨,有些疲惫,也许是因为抗震救灾任务重,使得他尚显稚嫩的脸庞看起来很有故事。

先前小庞的班长告诉我他胆小,带着这个印象,我问他小木岭营救的那个悬崖绝壁他敢不敢上。“敢!”小庞回答得毫不犹豫。“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来救人的。”小庞解释说,好些人等着我们去救助,能去早一点,就会多救一点。他说的是实话,所有官兵在13日凌晨接到抗震救灾的命令之后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赶到灾区救人。至于会不会害怕,谁也来不及考虑,甚至从来没想过。“来之后救到人了吗?”我问,小庞停了一会儿说:“也算救到人了吧”。据了解,小庞所在营的主要是接待受灾群众,分发食物,搭设帐篷,转移伤员,维持秩序等,很少有机会近距离营救被困伤员,想象中争分夺秒抢救的场面很少。但他说“算是”我还不是很明白。为此,小庞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5月17日去银杏沟给受灾群众送水和食物途中,沿途桥梁早已震断,他们只能趟湍急的河水,但河水齐腰,有的地方甚至漫到胸部,河底石头又光滑得很,根本立不住脚,随时都有被冲走的危险。他们用背包带绑在腰上,把人都连在一起,组成了一道“人墙”。小庞有些兴奋,仿佛当时的场面还能给他给源源不断的力量。为了保护粮食和饮用水,战士们将物品高高举过头顶,互相搀扶着一步一步走向对岸,“我们走得很小心,很慢,几十米宽的河我们走了近半个小时。”小庞紧紧接着说,他很佩服他的排长,河水刺骨,连一分钟都受不了,排长在河水中组织部队过河近半个小时,上岸后掳起裤腿一看,腿都冻得变成了紫青色。行进到一个小山坡时,突然一阵地动山摇,是余震!小坡慢慢向下滑落,顿时他心理一阵恐慌,还是排长在关键时刻大喊,“不要怕!抓住附近的树!”就在他似乎感到死亡的气息逼近那一刹那,排长抓住了他。那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地震,“太可怕了”小庞说,但地震过后,同志们都没有放弃的念头,似乎越艰险越能坚定信念:一定要将救灾物资尽快运到受灾群众手中。经历4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到达,当一位老太太跌跌撞撞的走到他面前,紧紧抱住浑身湿透的他硬咽不语时,那一刻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讲述的第二个故事是运送伤员。这不是一名普通的伤员,是刚生产不到十天的产妇。她很不幸,剖腹产后紧跟着发生了地震,病情严重,家人失散,她独自下不了山被困家中。受医疗条件限制,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当救援小分队赶到,揭开被褥的时候,里面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恶心臭味。“我当时忍不住吐了”小庞不好意思地说。产妇的后背已经局部化脓,明显的还可以看到腐烂的伤口已经生蛆。连长命令战士们现场制作一个简易担架,他亲自双手把产妇抱起,放上担架,“我看到连长这么做,想想自己,觉得脸红。”听到这里,我理解他。这些兵龄不足半年的新战士,几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但是把她送上直升机的时候,是我抱的。”小庞说这句话的时候显然很不一样,小庞说,产妇经过护理送上直升机那一刻,还冲他艰难地笑了一下说,“小兵哥哥,谢谢你哦。”这句“小兵哥哥”,让他觉得好高兴,仿佛那一刻他长大了。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