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西藏家庭的三代女性档案
2009年03月27日 19:16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现任西藏自治区妇联主席的参木群

55岁的参木群越来越不能理解26岁的女儿格桑德吉对金钱的态度。“跟我们比起来,她用钱太大方了,买那么多的衣服和鞋子,还要讲求与众不同。”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参木群嘟囔着。不过令她欣慰的是,与半个世纪前的老一代藏族女性不同,现在的藏族女孩眼光早已超越了三尺灶台,投向了更宽广的雪域之外。

“我很幸运,我女儿更幸运”

现任西藏自治区妇联主席的参木群,出生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从未上过学的母亲最喜欢女儿给自己念报纸。直到现在,参木群仍然清晰地记得母亲对她的羡慕:“读书多好啊,过去西藏只有贵族才能上学读书,你们可赶上好时候了。”

在民主改革前,西藏妇女被称为“吉麦”,意为“生来就低下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旧西藏通行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铁匠、屠夫、妇女属于“下等下级人”,其“命价”仅为一根草绳。她们即使同男人干一样重的活,但农奴主给的口粮和报酬都要少得多,许多寺庙的某些殿堂甚至不允许妇女踏入半步,更别说去读书识字了。

父母均是城市贫民的参木群一家,在日喀则城东租住了“夏林马丁”大院的一间房屋,靠着加工藏靴来养活家里的6个孩子。在参木群的印象中,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最为可怜,起早贪黑之外,还要照顾小孩和加工藏靴,“过去的藏族女性,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里都处于最底层”。

生儿育女,对民主改革前大部分西藏妇女来说像是一场灾难。她们既缺乏卫生保健知识,也难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在有些农牧区,家人甚至不准妇女在房子里或帐篷里生孩子,理由是生孩子脏;生产时也让孕妇们自己接生,多数妇女只能到牛羊圈里,独自拿着剪刀生产。劳动妇女产后一、二天就得开始干活,谈不上休息,更谈不上营养,因此,旧西藏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婴儿死亡率达50%。

参木群的母亲生过9个孩子,有3个孩子在婴儿时期就不幸夭折。即使如此,母亲仍觉得幸运,因为同院里的女邻居生了15个小孩,却只活下来3个。参木群自己的性命也是捡来的,1955年,年仅1岁的参木群得了重病,母亲带着她赶到解放军诊所抢救,这才保住了生命。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参木群一脸欣慰地介绍说,西藏孕产妇死亡率已由民主改革初期的5000/10万下降到254.6/10万。教育方面的变化也大致如此,1959年开始,几乎与她生命同步开始的西藏民主改革改变了西藏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多的女孩得到学习的机会。

如今,西藏适龄女童入学率已经达到国家标准,高等教育更是得到迅速普及,近几年来,在中央民族大学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较为集中的重点院校,藏族新生入学的男女比例一直大致持平,而在文科领域,藏族女生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男生。

在参木群家的6个孩子中,由于出生在旧社会,她的2个姐姐没有读书,而包括参木群在内的其他4个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

小学毕业,参木群就被选送到日喀则地区卫生学校学习护士专业,19岁时成为西藏第一批护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学习翻译,后成为学校校长;1996年任日喀则市行署副专员;2007年,参木群担任西藏自治区妇联主席。“非常幸运,非常幸运,”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参木群不停感叹。

1983年,参木群的女儿格桑德吉出世,“女儿这一代更加幸运,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顺畅读完,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尽管在金钱观上与女儿有很大分歧,但谈起女儿的成长,参木群仍然由衷地感到欣慰。

从山东聊城大学本科毕业后,格桑德吉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工作,上网、看书、逛街是她平日里的最爱。在女儿影响下,参木群也喜欢上了网络,每天到新华网看新闻,在网上搜索保健知识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严园园   编辑: 傅泗航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