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穿越特旱区”云南行动组报告
日期:3月24日(“穿越特旱区”第五天)
行程:贵州威宁-水城
成员:彭远文(文字)姚为(摄影)
其实我是相信我们的报道会带来一些好的影响的。三天前报道的永兴村的上寨和中寨,杨锦麟先生的《走读大中华》也去了,正在那里采访,他们的影响力更大,我想上寨、中寨的饮水问题最终应该能得到解决吧。而羊街镇黎平村和牛棚镇雨朵片区的村民,我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今天从威宁去水城,我想去看一个被报道过的地方,看看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老人正背水回家
她不知道政府送来的水自己也可以去背
看她抱着孩子背着水,让我很是意外:因为他们村里正停着一辆红色的运水车,水“哗哗”流到水窖里,干嘛还跑那么远去背水呢?
大前天《南方都市报》刚刚报道了这里(贵州水城县发箐苗族彝族乡发噶村),说山上泉水很小,15小时才渗出一盆水,而且交通环境恶劣,送水车也开不进去。今天过去,道路崎岖,估计那辆运水车也是费了老大劲才开进来。
今天水城的天空看起来要下雨,王开学说,看着要下雨,却总下不来,等的人都心焦了。
听村民王开学说,昨天市里领导来看,有七八辆小车,上午到的,下午运水车就开来了。这是市里的运水车第一次来发噶村。村里背水已经有3个多月了,下山半个多小时,上山两个小时。
而且即使运来了水,还是有人没水喝。背水抱孩子的老人叫祝少英,她显然不知道有这件事,还以为是送给水窖那户人家的,也没有人告诉她可以去背,所以没敢去。关于这一点,昨天“穿越特旱区”云南组在《村民缺失下的村民自治困境》一文中也有提及,看来如何分配是个普遍问题。
祝少英家养了三头猪,光这三头猪,一天两顿就需要她背四次水。王开学家也养了好几头,问他为什么不卖掉,他说一百多斤的猪,屠宰场的收购价是三块五,三百斤是五块(因为大猪瘦肉多),价格相差很大,舍不得卖。养一头三百斤的要一年,他家的猪才养半年。现在不仅水成问题,猪食也成问题,“现在就是吊着它的命”。庄稼种不下去,再把猪贱卖掉,毫无盼头的枯守对农民来说更加难以接受。
贵州行动组:
3月20日:贵州毕节:独居老人饮水困难更无法洗澡
3月21日: 贵州毕节:童子军每天背水上千米高山
3月22日:贵州威宁:买水占每月家庭一半支出
3月23日:贵州威宁:灾区最需要的是水管、水泵和送水经费
云南行动组:
3月20日:云南建水:受旱灾影响最大的是半山农村居民
3月21日:云南建水:村民焦虑盼雨 渴望外出打工
3月23日:云南砚山:村长缺失下的村民自治困境
3月23日:云南砚山:半数村民外出打工 72岁老人挑水浇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彭远文 姚为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