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8夜井下自救:吃树皮煤块喝凉水
2010年04月06日 06:16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现场救援组一位负责人称:“我们不叫救人,叫‘抢人’。”

抽水18万方;低洼积水巷道长达500多米,运送排水设施巷道长达600多米,倾角25度斜坡作业,工作最大断面只有30平方米……

请记住这些专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的技术设备吧,你或许从来都未听说过,但它们是生命通道中重要的一环。截至目前,中煤集团参与抢险救援人员210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2人,技术工人1382人,善后辅助人员595人。投入抢险水泵27台套,管路2100米,电焊机29台,车辆93台,电缆3500米。

争分夺秒,每个人都在盼望奇迹。

36岁的胡新琴,来自河南信阳,丈夫肖启旺在井下所处方位被认为“有幸存可能”。事发当天夜里,胡新琴来到矿上。几天来,除了偶尔去丈夫的工棚里休息一会儿,她一直守在排水口,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哥哥造孽啊。”肖启旺的弟弟、同在王家岭煤矿工作的肖启刚说,哥哥18岁就出来挖煤,在贵州、江西、山西多个煤矿打工,好累好苦,现在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读初一了,学习特好,4岁的小女儿也上幼儿园了,“要是他出事,这个家咋办?”

程秀英从安徽赶来,坚信被困井下的妹夫张德勤还活着。她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父母,下有孩子。”

3月31日,栗鹏和妈妈从太原赶到了现场。“3月29日上午,我在网上看到山西发生矿难,就开始担心爸爸。没想到妈妈的电话马上就打来,当时就觉得天塌了!”提起被困井下的父亲,24岁的栗鹏泪流满面。

栗鹏的妈妈一直在哭,眼睛肿得睁不开。栗鹏的爸爸名叫栗如珍,现年53岁。栗鹏说:“过年时家里人都劝父亲不要再到矿上打工。没想到真出了事。”

来自山西古交市的肖石红连同其他10多名家属找到项目部领导,请求他们尽快抽水救出她的丈夫。她说,当时出于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跪在了领导的面前。“现在一分钟就可能是一条人命,不管是生是死,我都想早点见到我丈夫。”

一对刘姓兄弟神情疲惫。他们28岁的堂弟被困井下。一听到水管声音变化,他们马上转过身去,看水流是否变大。“我们全家守在这里,我们俩从早8点到晚8点,其他家人从晚8点到早8点。”

“我很好,你和孩子还好吗?”

从9名到115名,平安生还者的名单开始逐渐拉长。

有被救出来的矿工不顾自己身体的虚弱状态,借手机打电话给自己的家人,报一声平安。他们活着就是亲人们等待最完美的结果。

至昨日,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发生9天8夜后,153人中已有115条顽强生命平安获救。 在王家岭煤场通风巷广场群众的含泪欢呼中,这个传统的清明节变成了百余名工人兄弟的“重生日”。

“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的救援工作,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被困人员坚持了9天8夜,创下了生命的奇迹;第二是决策科学,救援有力,创造了中国矿难救援的奇迹。”在现场指挥救援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

3月28日,矿难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指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

之后,温家宝总理指示:要做好干7天7夜的救援准备。

昨天下午,在矿难救援取得重大进展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再一次指示,要求救援人员继续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救出被困井下的38名人员。

山西省长王君誓言:“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井上3000人坚持,救出了井下坚持的115人。祈望:井上井下继续坚持,为了还在困境中的38位兄弟。说庆言贺,早了点。”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道。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安全工程学院院长王德明教授说,这次救援很成功。“这次事故的类型是水灾,透水相对于爆炸、火灾来说,(被困人员)生存的条件相对要好一些,成功的案例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像这次大规模的救出被困人员,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一是就他们本身的生存环境来说,水还是很关键的。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人的生命周期就比较短。二是在井下,还有通风、供氧的条件,空间还足够这些人存活。再加上人本身的求生欲望和意志在起作用。”王德明如此分析被困人员得以幸存的原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周心权也持同样的看法。周心权认为,人员存活比例取决于透水的水量,如果水量太大,就有可能全部淹掉。“全矿一下都充满了水,那就没法跑了。如果水量不是太大的话,井下局部被淹,有些高处的人,就有可能生还。”

近段时间以来,一百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暴露了我国在应急问题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在周心权看来,从国家层面来说,应急救援机构已建立,机制、体制已开始比较好地运行。同时,每一个矿都建立了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中心,面对灾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总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领导主要是重视安全防治,对于应急救援方面,还是考虑得不多。发生灾害概率太小,不少企业对此不重视。”

周心权建议,在发生灾害以后,应该根据发生性质,认真处理,“要让他们重视,如果成功地救灾,做得好的,就应该减责。如果所有的救得好、不好都一个样,那他就不会重视救援了。”

周心权认为,过去安全工作都是以预防为主,现在要转移到如何正确地防止灾害扩大,“对于如何在几十分钟内快速行动起来,还缺乏有效的措施。”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王家岭   矿工   井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良飞 鲍志恒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