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幼马:毛泽东、斯诺与“公共外交”
2010年04月22日 16:32公共外交通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
毛泽东于1936年和1970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行的两次重要对话可以说是中共“公共外交”活动的起源。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让美国人乃至世界了解了中共及其革命,并开创了中共同美国合作的新篇章。文革时期,毛泽东与斯诺再“叙”友谊,又一次敲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公共外交战线上取得的成就,我理解是毛泽东在晚年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讲的“公共外交”活动起源于1936年7月16日,在陕北中央红军所在地保安村,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George Hatem,中文名为马海德),并接受了斯诺的现场采访。毛泽东向两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联合战线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真正同他邀请来的两位美国客人进行的长时间的会谈。现场还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翻译吴亮平。这是中共早期“公共外交”的第一个活动。

如果说8月1日是新中国“建军节”,那么7月16日应该算是中共的“公共外交”日。

毛泽东与斯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下边先讲讲毛泽东和斯诺第一次见面的故事。1935年秋,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红军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打败并与之结为朋友后,暂时不用转战奔波了。此时,毛泽东有话要说,我想他是希望将重要的事情记入史册。找中国的作家、记者都达不到他的要求。因为国民党绝对会封杀他们的言论,而且记者本人也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知名记者范长江曾来过红区,但毛泽东没有与他深入谈话。毛泽东决定还是请在上海的宋庆龄先生帮助邀请“一位可以信赖的外国记者”和一位外国医生来访问。在毛泽东看来,宋先生和共产党一条心,又曾救过共产党人。而且宋先生认识许多外国朋友。那时的外国人,国民党特务是惹不起的。身为蒋介石的大姨子、国父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外国朋友更没有人敢动了。所以宋庆龄找到了在北平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同情学生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在上海的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他们两人在西安集合后,在张学良将军和董牧师的安排下,由中共保卫局长邓发护送进入洛川红区。1936年7月9—10日,二人在安塞见到了周恩来,后来去到红军中央所在地保安。

千里来相会,患难见真情

1936年7月16日晚9点,斯诺和马海德见到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和斯诺一共进行了10余次的谈话。这期间,斯诺和马海德还去了甘肃、宁夏,采访了红军高级将领,聆听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故事。开始毛泽东对斯诺讲的是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抗日战争的形势方针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问题。后来毛泽东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述了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前半生。这是毛泽东把自己全部家底亮了出来,说的都是心里话,并且是以后再也没有向任何人讲过的话。为了能真实反映毛泽东的原意,先由吴亮平翻译成英文,斯诺用英文记下,然后吴亮平又把斯诺的英文记录翻译成中文由毛泽东审阅批改,再由吴翻译成英文让斯诺成文。由此反复多次,这就成为历史文献里研究毛泽东前半生最权威的传记了。这期间,“一·二九运动”学生领导、燕京大学地下党员王汝梅(黄华)也专程从北平赶来帮助斯诺和马海德,作翻译及陪同。

毛泽东接见斯诺的意图揭秘

我认为,毛泽东请美国记者来访的真实目的是为毛泽东个人和他的红军战友留下史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时毛泽东和他的军队处境非常危急,五次反围剿后红军损失惨重,湘江之战红军伤亡过半,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又使红军元气大伤。来到中国最荒凉贫穷的陕北,而且当地不种棉花,南方来的红军战士没有过冬的棉军装,更没有枪炮子弹的补给。中共为了得到苏共的物资援助,派徐向前、李先念的西路军前去打通道路,结果在与马步芳骑兵的战斗中全部损失。1936年初,蒋介石已经结束了反叛他的内乱战争,又可以调来他的中央军来围剿陕北的毛泽东。这样毛泽东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又得再一次去长征。再后来很可能是化整为零,最后还是凶多吉少。毛泽东的真意是要斯诺记录下自己和战友的故事,并能够流传下来。这是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如果只为喊抗日口号,进步学生、地下党撒撒传单就行了,用不着要两个外国人冒生命危险千里迢迢来到毛泽东的窑洞土炕上访问。

红星照耀世界,中共与美国开启合作新篇章

斯诺在10月中旬回到了北平,冲胶卷、整理笔记,10月25日在北平的美国领事馆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讲了他的西北之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于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中国人译成《西行漫记》。此书出版后反响巨大,吸引了大批爱国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外国医生、记者、作家,包括白求恩大夫、印度援华医疗队都是看了这本书,再和宋庆龄联系后来到延安的。援华资金和医疗物资也来了。在延安城里由美国华侨出钱建立了洛杉矶幼儿园。

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仔细阅读了全书,被其内容情节所深深吸引。

在中国抗战期间,罗斯福三次会见了斯诺。1947年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也阅读了此书,然后会见了斯诺,听取了他对蒋介石的看法。当宋美龄再次访问美国时,美国政府再也没有给过她好脸色,也不支持蒋政府了。这当然是后话了。

回到1944年,在罗斯福总统的坚持下,美国的陆、海、空三军的官兵,加上美驻华使馆人员组成的美军观察组进驻了延安。为的是了解日军情报,中共抗战情况,并请求中共军队帮助营救美国飞行员。后来据统计,中共军队营救的美国飞行员有120多名,有的被护送到延安,足足走了1千多公里。毛泽东说过,美军是友军、是共同抗日的战友。1944年8月18日,毛泽东请周恩来起草了“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并且成立了以杨尚昆为组长,马海德为顾问,黄华、凌青、柯柏年、陈家康为组员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建国后,曾任外交部部长的黄华说,应当把此时看作是我党外交工作的开始。我认为,1944年8月18日,中共官方外交机构建立,也就是现在外交部的雏形,比我说的1936年7月16日的“公共外交”日要晚8年1个月。

在抗战时期,我军救过美军飞行员,美军也帮助过我军。1945年8月25日,毛泽东决定在日本投降后第10天早上,通过外交努力后,用美军飞机送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和萧劲光等20名中共军事最高将领去前方,占领日军投降后的地盘。此行程如果骑马行军要半个月以上,美军飞机只用了几个小时。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10日,共、国、美三方的叶剑英、郑介民、罗伯逊在北平成立了军调处,以解决军事上停火和冲突问题。中共军调处成员有罗瑞卿、李克农、耿飚、陈士榘、黄华、冯铉、伍修权、黄镇和徐冰等,中共参加军调处的还有卫生顾问马海德。这期间先后有中共六百余人参加了军调处的斗争。而美、蒋参加人数达数千人。当然从抗战一胜利,国共军事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最后我们取得了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由于美国国内在反共,而新中国又卷入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此中共和美国断绝了一切外交关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高蕾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