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政策扩张期应警惕“政府万能”幻觉
2009年03月07日 16:02中国新闻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新网3月7日电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由委员代表作大会发言。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发表了题为《政策扩张期应警惕“政府万能”幻觉》的发言,所谓救市的国家干预、政府介入,不应该也不可能颠覆市场原则,而是要贯彻“补充市场”的原则,要理性考虑政策操作、政府介入的合理方案和得当的具体政策措施,防止政府万能的幻觉。

贾康说,金融危机时期的政府救市,就经济学的意义而言,无非是指在“国家干预”的框架之下,需要政府对于经济运行的介入。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的政府介入,是需要有扩张性的调控。中国现在启动了称之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总量扩张,并注重结构优化。就“国家干预”的反周期调控中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搭配类型而言,这是一种“双松”的搭配。这种扩张性调控的目的其实很清晰,就是为了提升景气、改善预期,给加快下滑的总体经济运行增温供暖,对企业起到过冬阶段的抗寒作用。这在当下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种所谓救市的国家干预、政府介入,显然不应该也不可能颠覆市场原则,而是要贯彻“补充市场”的原则。

贾康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与“市场失灵”相对应的,还存在着“政府失灵”。要理性考虑政策操作、政府介入的合理方案和得当的具体政策措施,防止政府万能的幻觉。这种政府万能的幻觉在政策扩张期和加大干预的操作环境里是很容易产生的。而且,在具体管理部门的政策实践方面,比较直率地说容易走偏。这个时候当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调控作用,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但是,不能把这理解为政府什么都可以去直接调控一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审批一番。在具体的经验方面,可以举两个小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启发,来认识在这一轮政策调控中,应怎样注意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同时适当加大政府介入的力度,注意采用合理的介入方式。

贾康举例说,2008年年初,在西部的一个省会城市,当地的管理部门,提出要把这个城市的牛肉面控制在2.5元一碗的价位上,而不许增加一分钱。舆论界报道这件事情后,出现了很多批评意见。而当地的物价部门非常委屈,说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有习惯早上到街上吃一碗牛肉面,中午又是一碗牛肉面,回到家里晚上可能还是一碗牛肉面。这么重要的关系民生的事情,我们不管好怎么行?但如果真的把这样的具体管理方式操作下去,一定会变形。

对此,贾康分析说,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所有的原材料、燃料、用工成本等都在上升的情况下,只控制产品终端售价,只会迫使生产者偷斤短两,以次充好,降低商品的品质。怎么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正面的例子。在西北某地,当地老百姓习惯吃米粉。当地的物价部门也认为需要介入这个事情。于是,通过调查之后,政府方面对全社会公布了一碗标准量米粉的成本构成信息。信息公布之后,促进了生产方和消费方信息对称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来选择其提供者。这样,就促进了各个米粉生产者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上两个例子的对比可以看出:政府调控的政策理性应是力求基于市场的。

贾康说,从政府必要的审批来看,也存在一个体制演变过程中怎样渐进地减少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色彩、而进入越来越合乎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新体制状态的问题。在不同阶段,审批的力度和方式应当有调整,发展方向是应减少审批。这不是意味着现在对于4万亿的项目不审批,但是也绝不意味着把这种审批长期化、万能化。有关部门已在实施审批权适当下放的新举措、新探索,是值得肯定的。应当指出,现在有些政府的管理部门和官员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种旧意识复归的现象。

贾康在发言最后指出,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在政策调控、扩张操作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提醒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注意到现在政策里面可称为其灵魂的内容,就是积极通过政府的扩张来拉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跟进,应该努力拉动更多的非政府资金参与这样的反周期调控过程。这是政府使用资金争取放大效应、乘数效应的一个正确思路。短期调控一定要和长期的深化改革、转变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整理)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