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共打造三所干部学校 模拟群体性事件
2010年04月04日 03:24重庆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开拓干部国际视野

“国际性”,是记者在中浦院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从常务副院长冯俊到下面的普通员工,语气中都饱含着几分骄傲,更别说是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主任姜海山了。

这位从事外事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十六大报告中讲的五大执政能力中有一条是国际交往能力。这个在共产党的文件里面,应该是不多见。十七大报告里面又要求提高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

冯俊说:“在当今世界上,我们的干部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没有国际性眼光是不行的。”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和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李肇星、赵启正从容得体的表现给姜海山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领导干部在中国不是多而是很少!我在以往几年的工作里面,深深感受到我们干部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需要培训,国际交往能力需要全面提高。如何在外国人面前表达我的思想,或者说出我的不满,都需要技巧。”

据姜海山介绍,中浦院国际课程占独立设置班次和专题讲座的比例已经超过10%。

打破国别界限,学院在开“县委书记、县长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时,专门邀请了精研农村开发的日本“一村一品”促进会会长平松守彦来讲课;在开公共政策课程时,又邀请美国卫生部长莱维特就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主题发表演讲。

充分利用地理上的国际化优势,中浦院还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交流,把企业资源转化运用到干部教育培训之中。

宁夏文化厅副厅长薛亚平刚到学院时有些吃惊,他发现,尽管配备了同声传译设备,三位同样来自西部的同学对外国专家提问所使用的均是英语。对大多数来中浦院学习的全国各地领导干部来说,以上场景并不陌生。

5年来,包括英国首相布朗(时任副首相、财政大臣)、南非总统祖马、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等国际知名人士都曾在中浦院发表演讲,一批来自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在学院定制的国际课程中授课。这些课程和演讲都因针对性强而受到好评,有不少学员甚至说在这里学习,“不是出国,胜似出国”。

“引进来”的同时,中浦院也大力“走出去”,积极探索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各领域外籍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从2006年到2009年间,学院已有38个针对外籍人员的培训班次,参加培训的1176位学员来自64个国家,其中包括463名政府官员、253名企业高管和460名EMBA、MBA学员。

到目前为止,非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德国、欧盟、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都派员过来接受培训。“我们的课程都是量身定做,专题性很强,每个班定位不一样。”冯俊介绍说,非洲国家来考察中国的城市开发区建设,俄罗斯来学习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德国想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情况,欧盟商会则想全面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以便和中国更好地做生意。

据姜海山介绍,涉外培训效果很好。澳大利亚来的一位高官,课程结束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对姜海山说,这次课程对他的人生太重要了,彻底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姜海山颇感欣慰,中浦院在国家外交中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200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援外培训基地”。

“我们应该有这个责任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与其他国家分享,这对于建设和谐世界是有帮助的。”常务副院长冯俊如此总结。

《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来源:重庆晚报)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