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媒报道,正处于“紧锣密鼓”建设当中的中缅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即将完工,中国很快就能从中获取油气资源。这引来了分析人士的思考:中国为什么与缅甸合作建设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又会遭遇怎样的“拦路虎”呢?
5年蓝图
从最初提出设想到最终成功落实,中缅油气管道足足“吊”了人们5年胃口。
早在2004年,就有能源专家提出设立中缅输油管道的建议。此后,经两国政府数次接洽,管道建设进入议事日程。2008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同缅甸签订了天然气购销协议。根据协议,缅甸通过即将兴建的中缅天然气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供应期为30年。
真正使管道建设计划“落地”的是2009年3月26日中缅双方签署的《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按照协议,管线天然气、石油双线并行,西起缅甸西海岸实兑港,经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然后从云南边城瑞丽进入中国境内,最后抵达昆明。计划输送原油2000万吨/年,输气120亿立方米/年,预计投资约25亿美元。
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10位;已确知原油储量为32亿桶。目前,在缅甸海岸还陆续发现储量极高的天然气田群。
规避风险
当然,促使中国“下足本”的动力,不只是缅甸持续增长的天然气储量。
“最关键在于,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摆脱他国控制,规避风险,这样,我国能源和通道安全问题便可迎刃而解。”2月3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告诉记者。事实上,我国有超过60%的进口原油要经马六甲海峡运到广东或浙江等地。
“从更高层面上说,在能源供应紧张的大环境下,中缅管道建成将让我国油气进口渠道多元化,改变只有海运的单一格局,形成‘四面来油’的局面。”崔新生说。
目前,我国已形成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东北部有中俄原油管道;西北部有中哈原油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海上液化天然气项目也纷纷“上马”。
隐忧尚存
但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同时,油气面临着成本上升引起价格上涨的现实困境。曾有消息援引中石油方面的消息称,缅甸西海天然气可望在2012年供应昆明,将来在昆明的价格预计最高不超过3.5元/立方米。但这仍远高于目前昆明的气价。业内人士担忧,高成本进口天然气或将直接推高气价。
成本上升PK“马六甲困局”,孰优孰劣?崔新生无法回答,“或许,只有等管道建成后,答案才会揭晓。”
缅甸动乱的国内局势和紧张的国际关系同样是中缅油气管理必须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去年8月的“果敢事件”,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但崔新生不以为然。他认为,“缅甸国内局势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和输送。”
来源:云信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云信报
编辑:
许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