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上海突围中等收入陷阱 寄望迪斯尼等项目带动
2009年12月08日 01:34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12月7日,持续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新华社消息称,这次会议的主题,更加侧重“调结构”。

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陆国樑对本报记者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肯定”了上海的做法,“上海一直在推动结构转型。”

此前,上海市高层多次公开表态力推结构转型,“哪怕牺牲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坚持不懈调结构、促转型。”上海市市长韩正这样说。

自从上海人均GDP过了1万美元后,经济发展已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在结构转型的路上,上海已无路可退。

据本报了解,上海方面采取了发展“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两条腿同时走路的方式来进行结构调整。

上海华顿经济研究所所长沈晗耀告诉本报,上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以大项目带动为主。同时,上海目前结构调整主要还是重点发展服务业。

俞正声:要将调结构作为“战略任务”

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同一天,上海市委务虚会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要求要将调结构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此前,温家宝总理11月底在上海考察时候就特别指出,“上海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上海有条件、有能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的前头”。

当下的上海,进入了一个较为困难的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承受了GDP增长速度从波峰到波谷困境的上海,其GDP在全国的比重逐年下滑。

据上海市信息中心一位研究人员透露,在2009年一次上海市内部研讨时,一位专家悲观地指出,“上海人均GDP已经到了1万多美元,上不来了。”在这位专家眼里,这样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它所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这些经济体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停滞或徘徊阶段,难以出现质的提升。

“这个阶段不能说是漫长的,但至少是艰难的。”沈晗耀表示。

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而言,作为率先进入工业化阶段的上海面临着更为紧迫的调结构的压力,也承担着给各地做“示范”的重任:如何在保GDP增速的同时调结构?

以“服务经济”为主

在韩正看来,上海目前正经历着第三次转型,第三次调整,是指新世纪以来,上海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而第一次调整是上世纪80年代,推动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转变;第二次调整则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

在上海市高层的推动下,上海从2009年初,开始大规模推进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被动的,江浙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沈晗耀说。

按照上海方面的部署,调整结构主要就是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重点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要通过做强做大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要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

上海在今年5月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化大会之后,陆续出台了加快推进9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三年行动方案和2009年工作计划,速度前所未有。

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领域,上海方面推出93项分解任务力促金融中心建设,亦推出了59项分解工作来促进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已经确定在浦东和虹桥重点发展国际贸易业务。

“领导都说了,即使降低GDP增速也要调结构,这是严肃的。”陆国樑说。

不过,调结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报从上海市政府某官员处了解到,上海市内部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行调研时,发现进展不快,“进展主要是在新能源、大飞机等领域,其它方面进展不快。”

方法论:工业大项目+服务业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涉及到九大领域,较难实现面面俱到,上海方面采取了集中突破的做法,重点关注几大新兴大型产业,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

据本报了解,上海方面利用大飞机、地处闵行的轨道交通、张江新能源项目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很明显,而且这些大项目都是前期策划好的,所以也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沈晗耀告诉本报记者。

为了让这些大项目落地,上海方面积极为这些大项目提供发展的“土地”空间,浦东新区副区长彭崧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浦东开发区和原南汇相关工业区在做的就是项目链、产业链。”原南汇区工业园区具有较多未开发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迪士尼、世博相关项目的带动下,旅游、会展、创意等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本报了解,“后世博会已经做了相应的安排,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透露,“将可能转化为展览和旅游和创意产业等用途。”

“迪士尼也会带动周边地区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的发展。”沈晗耀认为。

俞正声在上述务虚会上同时强调,要建立衡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指标体系。

当地学者普遍认为,对于上海来说,当下要做的,是如何推出长期的、战略性的促进产业转型的措施。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