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中国钢厂海外找矿全面开花 过分集中风险渐增
2009年09月01日 10:28新华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国钢厂海外找矿全面开花

除了“钓鱼”,中国企业还要养成“养鱼”的习惯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何欣荣发自上海 宝钢以2.9亿澳元入股澳大利亚综合矿业公司Aquila的消息,多少让业内感到有些突然。

不过,在2009年铁矿石谈判进行得如此艰难的大背景下,一度隐忍的龙头钢企时隔数年后再度出手上游资源行业,其间蕴含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三大钢企”齐向海外找矿

在业内人士看来,宝钢入股Aquila,市场上事先并无多少征兆。“公司此次出手快而且准,显示了娴熟的海外收购经验,”一位熟悉交易的人士评价说。

事实上,在海外找矿方面,宝钢是中国钢铁企业的先驱之一。早在2001和2002年,宝钢就分别与淡水河谷和力拓合资组建了宝华瑞矿山公司和宝瑞吉矿山公司,用以开发巴西和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上述两家公司的年产能分别为600万吨和1000万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宝钢的原料供应。

其后,宝钢的海外找矿步伐并没有停歇。2008年时,市场曾一度传闻宝钢将入股澳洲第三大铁矿石企业FMG,但后者最终的合作伙伴却成了湖南华菱钢铁。不过,宝钢并没有就此收手,此次“突袭”Aquila,意味着公司的海外资源战略又上了一层楼。

在宝钢出手之前,国内钢企在海外找矿方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宝钢并列“三大钢”的鞍钢和武钢,也各有斩获。鞍钢在去年年底时宣布斥资1.62亿澳元(1美元约合1.2澳元),认购澳大利亚矿企金达必(Gindalbie)新发行的1.9亿股股票,并最终以36.28%的持股比例跃居其第一大股东。到今年2月初和5月初时,这项收购议案相继通过了金达必股东大会以及澳监管层的批准。

深居内陆的武钢今年以来海外收购动作更是进展神速。7月底时,武钢宣布同澳大利亚CXM公司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将认购其新发行的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武钢还与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有限公司(CLM)完成收购交割,并成为后者的最大股东。一天之内搞定两大项目。

从“钓鱼”到“养鱼”

在2009年全球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铁矿石谈判仍进行得非常艰难,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料。究其缘由,中国钢铁业集中度不高、进口秩序混乱固然是一大因素,而国内钢厂海外权益矿过少、无力打破三大矿山垄断格局则是另一大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与FMG达成“中国价格”,只能算国内钢厂追求自身话语权的起点。在此背景下,三大钢企齐向海外找矿的意义不言自明。除了三大钢企外,首钢、华菱等也都有所斩获。

不过,纵观中国钢厂2008年末以来的海外资源收购,可以发现多集中于澳大利亚,特别是西澳地区。

“这与澳大利亚较为开放的投资环境有关。但过分集中于此,被否的风险也会逐步增加。”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表示。目前,澳大利亚的反对党已经以中国公司收购为题,向“中国味”浓厚的陆克文政府发难,这无疑给中澳双方后期的合作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何欣荣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