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至21日,以全国政协常委吴光正为团长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一行,在贵州就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考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佐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林智敏参加考察。在紧凑的5天行程中,委员们先后赴遵义、安顺、黔东南州凯里、贵阳等地考察。贵州的自然美、人文美让委员们“喜出望外”,丰厚的资源和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让他们对贵州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委员们表示,希望香港和贵州一道,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虽然贵州人均GDP较低,但人均天然财富可不低。”和很多委员一样,考察团团长吴光正也是第一次到贵州,几天的考察,多彩的贵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以能源、矿物、生物和旅游最具特色。贵州又是多民族省份,全省3900多万人口,少数民族占37%以上。此外,作为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贵州88个县中,有68个县留有红军足迹,是中国红色旅游的热土。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原生态民族文化,成为委员们在考察中最关注的话题。
刘汉铨常委说,贵州应借助后发优势,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规划,在争取较高GDP的进程中,保护好特有的资源,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水”。
伍淑清常委是此次考察中为数不多的熟悉贵州的委员。在过去的30年里,伍淑清曾6次到贵州,在她的支持下,香港妇女联合协进会与当地旅游部门开展了合作。她建议,贵州应推动原生态旅游,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贵州来了解独特、完整的苗族文化;加强旅游业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并借助明年即将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向世界推介贵州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
郑祎委员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屯堡老人手工绣制的鞋子,青岩古镇银匠打制的手镯,村寨自己烧制的茶碗,还有当地人的斗笠……从事文化工作的郑祎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销路,一些苗族妇女放弃了她们的刺绣技术。她的一位朋友在上海开了个小店,邀请这些妇女展示手工刺绣,帮助她们销售产品,这样不仅宣传了苗族文化,也给这些妇女带来了更好的收益。但单纯靠个人的力量,这些工作很难大规模开展,她建议政府部门和团体加入进来,一起扶持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她还建议,要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宣传,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推出更多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
彭磷基委员多年来在自己的祈福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在他的行医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医药对治疗带来了积极效果。因此,他在考察中对苗药非常关注。他建议由政府牵头,对古老的苗药文化全面整理推广,并人工种植少数民族医药中使用的草药植物。
王鸣委员和王敏贤委员则建议,贵州要发展旅游业,人才必须跟上,应该加大教育投入。
林智敏10年来曾3次到贵州,每次都看到贵州在不断进步。她说,贵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好比一个“双面书架”,一面是神奇的自然景观,一面是丰富的人文资源,贵州要巧打旅游牌,在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上做足文章。林智敏说,在国家进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当下,希望贵州能搭上这趟发展快车,以旅游业为新的突破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是委员们对贵州未来共同的感受。吴光正常委表示,贵州蕴藏着很多商机,在“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下,黔港两地应抓住机遇,加强合作。戴德丰常委从事的是食品加工和零售业,在了解到贵州安顺有丰富的土豆等农产品资源后,他当场决定邀请当地有关部门到他的工厂考察以推动合作。
“委员们的专注,让我感到震动、钦佩和欣慰。”此次考察,对同样第一次到贵州的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陈佐洱来说,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陈佐洱说,香港回归12年来,香港全国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热情高涨,爱国爱港情怀更加深厚。委员们把考察当做一个大课堂,无论在遵义会议会址,在红军山,还是在息烽集中营,大家不仅在现场专注地参观学习,还购买了很多书籍资料带回香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熟悉国情,才能更好地参政议政,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为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一份力量。(杜军玲)
作者:
杜军玲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