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连续数天,记者每天清晨五六点先后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等郑州多家知名医院暗访,发现这些医院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倒号现象。号贩子的出现不仅挤占了专家号,更令患者与医院头疼,挂不上号的患者不得不高价从他们手中购买专家号。
其实,倒号现象已不是“新鲜事物”,为何会屡禁不绝?采访中记者发现,打击医院里的号贩子不仅存在法律盲点,而且众多患者“迷信”专家,为号贩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亲历 4.5元的专家号50元购得
近日,记者陪一名患有类风湿病的亲戚到郑大一附院就诊,经打听,一位副主任专家看得比较好,“但是他的号特别难挂,人太多了。要不,就得早一点来医院排队挂号”。
为了找这名专家看病,记者第二天7点多就到医院挂号。在挂号处,记者看到,那位专家是当天下午上班,而玻璃上也贴着类风湿病人在7号和14号窗口挂号,可记者在这两个窗口处都没见到工作人员,其他窗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没号了”。
在14号窗口,看到记者往挂号室望,蹲在旁边的一个50多岁的男子凑上来问:“你要挂这个××专家的号啊?”记者点头称是。这名男子就说:“我手里还多出一个号,是俺亲戚的,但现在找不着她了,恐怕不会来了。”他表示可以把这个号转让给记者。“多少钱?”“随便给吧。”见记者动心,男子更加热情。
“这个号4.5元,我给你10元吧?”记者问。
“那不中,我早上4点多就来排队了,最少也得给80元。”男子说。
“不会是假的吧?”记者拿着单子问。
“咋可能啊,不信你去挂号室问问。”男子急着解释。
随后,记者到挂号窗口得到证实:这张挂号单可以使用。
经过讨价还价,记者花了50元从这名男子手里买到了高价号。为了让记者
进一步相信,他又从包里拿出另一张挂号单说:“你看,这个号还是那个专家的,时间就错了不到10分钟。”当记者表示要换他手里那张挂号单时,他说:“这个号提前一点,比你那个贵,最低也得100元。”最后,这名男子还带记者去那位专家坐诊的门诊处“认门”。
调查 多家医院可见倒号现象
连续数天凌晨,记者分别前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等,发现这些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倒号现象,越是知名的大医院,倒号现象越严重。
10日清晨6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外,10余个专家门诊挂号窗口前,来挂号的人已排有10多米长的队伍了。
在2号挂号窗口,一名左手缠着绷带、右手拄着拐杖的男子排在队伍最后。“我是从驻马店来的,在这儿住院。”该男子告诉记者,他的肺不好,主治医生建议他挂个胸科的专家号看看。“我昨天6点半来排队,竟然没挂上,今天6点就过来了,没想到前面还是排了那么多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挂上。”他叹了一口气说。
“咋?兄弟,怕挂不上?我这里一会儿就有号,要不要?”就在这时,一名身穿米黄色短袖的中年女子凑上前来低声问道。“你有?真的假的?多少钱?”男子问。“当然是真号了,俺天天有人在这儿排,骗你干啥?靠前的号最低180元,靠后的号最低50元,你要哪一种?”中年女子问。担心上当受骗,男子最终拒绝花高价购号,中年女子撇撇嘴离开。
记者注意到,这名女子走到4号挂号窗口前的队伍旁,对排在队伍中第5位一个约12岁模样的男孩交代了几句,之后又来到3号挂号处前,与排在队伍中第2位的一名身穿花上衣的女子耳语两句,随即排在了“花上衣”的前面。不久,专家门诊开始挂号。中年女子与“花上衣”挂到专家号后,将4号挂号处队伍中的男孩换出,又挂了两张专家号,整个过程仅用了5分钟。
11日早上6点30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内,各门诊挂号窗口前已排起长龙。其中,有几个人带着小凳子坐在队伍前。本报摄影记者走到第7列队伍旁时,排在第一个的男子正坐在凳子上。一看见相机,还未等记者开口说话,他就慌忙起身为自己“正名”说:“我可不是倒号的,我是自己来看病的。”“就是,就是,俺都是自己来看病的,5点多就过来排队了。”排在第2位的女子和排在第3位的一位身穿灰色T恤的男子也赶忙附和道。记者笑了一下,三人颇显尴尬,继续说:“这儿以前有倒号的,现在可一个都没了。”
7点,门诊开始挂号。记者注意到,主动向记者声明“自己不是倒号的”那三个人,挂完号后并未离开,而是继续在大厅内转悠。7点10分,一名抱着孩子的男士出现在大厅门口,看着长长的挂号队伍,男士有些着急。这时,“灰色T恤”走近该男士。记者佯装排队挂号,靠近两人,听到“灰色T恤”问:“挂啥号?”抱孩子的男士称孩子生病了,想挂儿科专家号。“儿科得电话预约,预约后有剩的名额才可以通过门诊挂号,特别难,你现在来肯定挂不上。”“灰色T恤”说。看见男士有些着急,他继续说:“不过我这儿有个号,可以卖给你,最低80元,不还价。”看了看怀中的孩子,男士最终从“灰色T恤”手中买了一张高价号。
作者:
徐曼丽 谭萍 杨晨 张爽文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