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三鹿庭审司法材料解读:曾通过投放广告影响报道
2009年01月05日 05:34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

三鹿的选择

最近几年,三鹿都是在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2005年三鹿销售额为74.53亿元,2006年达到87亿元,2007年到了100多亿元。查明三聚氰胺真相后,三鹿开始对奶源加强管理,由于即将进入当年的中秋节销售高峰,各家企业对奶源争夺都很激烈,选择了发展速度的三鹿不得不进行“变通”。

2008年8月3日,吴聚生接到上司杭志奇的电话,其去杭志奇的办公室后被告知,如果乳品三厂原奶拒收后奶源有流失的危险,就可调剂到其他液态奶工厂。

于是,在去年8月4日原奶经营部的晨会后,因“非乳蛋白态氮”检测不合格而被乳品三厂拒收的原奶共七车29.806吨,先后被转往行唐配送中心、新乐闵镇配送中心。行唐配送中心、新乐闵镇配送中心先后向保定三鹿、加工二厂、三鹿乐时奶制品公司配送原奶共计180.89吨。吴聚生还在法庭上表示,有两家奶牛场找到他,他亲自安排“调剂”往其他工厂。

吴聚生在法庭上说,其主要负责三鹿乳品加工二厂、三厂的奶源供应,“三厂奶源质量比二厂高”,因为二厂生产液态奶产品。由此可见,三鹿对原奶质量要求存在差距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也是行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三鹿的发展理念也应为三鹿原奶问题承担一定责任。

从业13年的石家庄行唐县余低村翟振方对本报记者说,他一直给三鹿交奶,可他发现三鹿个别加盟工厂对质量不高的原奶并不抵触,“不好的奶收购价格要低,这样他的利润就更高”。

据公开资料,在河北省11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三鹿贴牌工厂,在石家庄就有几家。在经营管理上,三鹿有派驻人员,但由于三鹿不一定掌控工厂,所起的用不大,而部分其他股东对三鹿品牌并不珍惜,它们更关心利润。

“个别加工厂对好奶压低价格,对自己亲属交售的掺假原奶开绿灯。”翟振方对本报记者说。另据一位权威人士透露,三鹿有为数不少的奶站,掌握在与三鹿有密切关系的人手中。翟振方将其掌握的资料在去年7月传真给田文华,并随后致电田文华,田文华让他找另一副总。但随后没了下文。

三鹿之后

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路漫漫”

马晓华

“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是早晚的事。”回顾三鹿奶粉事件,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痛心疾首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他眼中,监管体系漏洞、标准滞后、多头管理弊病和奶源布局不合理等种种问题早已存在。它们的综合作用令本应生效的食品安全链条各个环节逐一脱落,最终酿成大祸。

如今,三聚氰胺事件已成过去,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探索却依然在继续之中。

偶发中的必然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此前突击检验的结果,并公布了22家乳业的产品中含有不等量的三聚氰胺,真相由此大白于天下。

“高难度的操作规则、低水平的实际操作、很复杂的机构设立、极简单的鸵鸟监管,监管和执法部门缺乏协调,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一位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描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执法分成若干段,基本农畜禽产品原材料归农业部,进口的检验归质检总局,生产段归质检总局,但只管到厂门里;消费归工商;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卫生部出面协调;日常协调又归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

此外,基层监管人员奇缺亦是突出问题。一基层质检人员表示,在县级执法机构,去掉领导及其他机构人员后真正的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也就十数人。以某小城为例,3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监管人员只有寥寥12人,且有3名还是临时借调人员。

“2人一组平均要监管上千家各类企业,即使24小时不休息也无法巡查完,这样的查处数字可信度是多少?”他反问记者。

而且在免检的招牌下,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更减少了送检的力度,成为了游离于质量监管体系之外的“自由人”。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从2008年9月18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实施了8年之久的《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被废止。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郭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