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昆明公交爆炸案解析:带恐怖性质犯罪并不遥远
2008年07月22日 01:30央视《新闻1+1》 】 【打印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今天上午10点,昆明市公安局原定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现场。10点30分左右,记者被告知发布会因故推迟,下午1点29分,原计划要对发布会进行现场直播的云南电视台网站发布了一条简讯,下午的发布会也取消了。今晚八点,在爆炸案发生近13个小时之后,云南省公安厅在政府网站上发布新闻,截至21号19点43分,昆明市发生的两起公共汽车爆炸案件,现场的勘察工作已基本结束,爆炸物品为硝铵炸药。在第一起爆炸案中,炸药在公共汽车前排爆炸,第二起爆炸在公共汽车后排发生,均采用硝铵炸药。公安部门没有对案件定性,具体案情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针对这两起爆炸案,多年研究反恐问题的专家张家栋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但是联系到最近国内外形势,却让人感觉到一些恐怖主义的意味。”

事实上,有关专家早就指出,在奥运会正式开幕之前,可能是恐怖活动的高危期,北京以外的大城市反而可能是恐怖活动的重要舞台。

2005年7月7日,刚刚赢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英国伦敦发生多起恐怖袭击活动,伦敦地铁和至少三辆双层大客车几乎同时发生大爆炸,造成五十多人死亡,七百多人受伤,伦敦地铁全线关闭,基地组织随后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对伦敦连环爆炸袭击负责。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和之后的多起恐怖活动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为了制造社会恐慌,袭击对象多选择防范能力较弱的平民目标和公共设施等人群密集的非特定性目标。

也许是一种巧合,就在四天前,公安部反恐怖局印发了《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涉恐嫌疑迹象,在面对恐怖袭击时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首次主要就发现、识别和应对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设计了39种情景,其中,爆炸、纵火、枪击、劫持等被列为常见恐怖袭击手段,很长一时间我们都认为,恐怖袭击似乎离我们很远,事实上果真如此吗?

主持人:

一旦在城市中发现这样的恶性伤害事件,市民应当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马上连线国内知名的公共安全危机的干预专家、北京人民警察学院的高锋教授。高教授,您好。

高锋(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

董倩,你好。

主持人:

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在昆明发生的这两起公共车爆炸案之后,昆明市的市民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另外一个,从今天我们记者介绍的他们目前面对的这种情况来看,您怎么评价?

高锋:

它是这样,今天上午发生的昆明两起公交车站的爆炸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由此提出了一个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干预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公众应该对类似的事件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在我们社会目前转转轨的过程当中,有错综的复杂矛盾和我们还在完善积极的过程当中,出现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就是面对这些事情不轻信传播谣言,不发表不负责的议论。

另外一个,就是上车之前,在上车的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有人把塑料袋和包等这些东西扔掉车上离开了以后,要及时报告,相互关照。

并且随着目前这个情况,后面没有情况发生了以后,所有的市民会不断加快乘车,这个情况马上会改变过来。但是由此另外一个问题,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心理的保持主要还是来自我们对保安系统措施的加强,这里面就出现了必须要形成一个奥运大保安的理念,这话怎么说呢?一个就是放宽奥运,首先就是局域奥运,就是在北京举办奥运之前包括青岛等等相关的城市有项目,除了这些城市加强保安措施以外,并且其它相关城市可能在奥运会期以后有相关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去这些地方游览、观光、采访,甚至学习当中,同样为了保证安全,也必须把北京成功的保安整个刑事板块的经验移植这里面来,不光对公共汽车,而且对大型商场、超市,并且大型博览会开会的会场都定的严格的保安措施,这样才能达到保安的效果。

主持人:

谢谢高教授的建议。

高锋:

在这一点上还要说一个必须要记住一点,预前的防范大于现场的处置效果。

主持人:

好的,谢谢高教授。

岩松,就是今天咱们谈论的这个事件可能让人们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以前我们谈论恶性的或者说恐怖性质的事件的时候,觉得离我们特别远,但是今天这样的一件事发生之后好像不是那么远了。

白岩松:

过去谈到恐怖的时候,由于有政治目的这样一个字眼,大家更多的会想到的是跨国、国际性的,甚至直接想到的会是9·11,但是现在的确就有一种恐怖性质的犯罪,它以报复社会的方式体现,以转移愤怒的方式体现,甚至有的时候是一种偏执性人格,造成更多的无辜被害,这都给我们在提一个新的醒,就是应该对恐怖防范不仅仅只是针对带有一定政治目的,恐怕在社会生活、社会运行当中也应该添加更多的防范,这样我们才更多地会有一种安全感。

所以看到四天前的时候,正好公安部反恐局下发的这样一个《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我觉得就非常非常地重要,我们一起来看它上来就说的是什么特?它刚一开始就说的是“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你看,第一个就是爆炸,第二是枪击,然后劫持和纵火,在爆炸里面,它说得还很细,包括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等,在这样一个全文里面,一共有刚才片子里面介绍的39个情景,但是你注意到更多的是怎么办。从第六条开始就变成了怎么办,你看,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如何识别可以爆炸物要看、要听、要嗅。然后接下来都是育有匿名的威胁爆炸或者扬言爆炸怎么办,在地铁内发生爆炸怎么办,在大型体育场馆发生爆炸怎么办,今天这个事件引发了我们上网去再次回头去看四天前发布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突然有一个强烈的感觉。

虽然17号的时候是全文印发,希望所有的媒体去报道,但是我们又有多少普通的人在看它呢?就像我们无数次坐飞机,还依然有很多人在无数次坐了飞机之后,依然记不住飞机起飞之前,空姐交给我们所有的安全措施,恐怕这样的一个理念对于全社会来说要改变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针对这种带有恐怖性质的犯罪,宁可被其烦,不可面对其麻。所以这样一个东西我觉得媒体应该更多地做报道,而我们每一个人更多地如果有时间的话,去看一下它,可能这种警觉就会有,我们回头像马后炮一样反观今天昆明的时候,屡屡有当事人谈到,我们是当时注意到了有一个男子放下了黑色塑料袋,如果我们这种意识更强一点,是不是可以提早地去报警,车停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恐怖袭击手册里面就明确写道,不要去触碰,然后要报警,然后要报告,然后开始有序地撤离。

主持人:

我觉得这是一种意识的改变,因为我们以前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最防范的无非就是小偷,别偷了我,但是现在你看,今天上午您刚才提到这个细节,有一个男子带着一个不明的黑色塑料袋,注意到了,但是没有人防范。

白岩松: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的大城市里面公交车更多地向无售票员的方向转变,司机在安全的驾驶,他在出之前和走之后都已经要有很好的防范,在出站和进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这个时候恰恰需要公众,这是一个层面。还有一个,对,刚才我为什么特意要强调的是硝酸铵这种硝铵类炸药,它太容易获得了,它平常是化肥,只经过不太那么专业的处理,就可以变成炸药,而且我们的用量也那么大,怎么样更好地去加强管理,然后将来我们公共交通,包括公共场所,怎么在很多城市里面同样提高警觉,我觉得这都跟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紧密相关。

主持人:

一方面恶性事件就是这种坏分子,他们这种恶意的伤害可能是无孔不入及,但是另外一方面,作为防范来说,有的时候又给人一种措不及防的感觉。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