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高山反应挽救大唐帝国命运
2009年12月01日 14:33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汉族方面也保留着这样的记忆,所以一直视西藏为畏途。文成公主入藏固然是汉藏交流的盛事,但唐朝方面更多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且唐太宗也舍不得真将自己的女儿远嫁,选的是宗室女子。文成公主一行在路上走了二年多,未必不是为了逐渐克服高山反应,适应高原环境。此后见于记载的入藏人员,基本都是为了执行政治、军事或宗教使命,尚未发现主动前往游历考察的,连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没有到过西藏。

相比之下,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比较容易适应青藏高原的环境,而且游牧民族往往是穿过河西走廊,从青海逐渐往上迁移的,能够逐渐克服高山反应,所以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间的交流一度比较密切。15世纪后,藏传佛教通过青海传入蒙古高原,成为蒙古族主要或唯一的宗教。与此同时,蒙古人也不断迁入西藏,一度成为西藏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位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也是从蒙古寻访来的。

正因为如此,古代西藏更容易受到距离较近、交通相对便利的印度和南亚方面的影响,佛教较早传入西藏,并且结合西藏的特点形成藏传佛教,长期维持着政教合一的局面。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一直企图将西藏纳入其势力范围。尽管英国的侵略受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对,但当英国人从印度将铁路和公路修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而中国一方面的公路终端却还在二千公里之外,以至连中国政府派遣的官员要进入西藏还得借道印度。如此悬殊的交通条件,加上高山反应的限制,西藏一度深受来自南方的影响可想而知。

从内地连接西藏的公路和航线的开通,特别是青藏铁路的通车,为西藏与祖国各地、藏族与各民族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具有增氧设施的铁路列车)也为克服高山反应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即使在今天,高山反应对西藏和国内其他地方交流的影响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付高山反应的办法基本还只有两种,一是靠自身的调节和逐步适应,一是人工增氧。前一种办法对多数人是有效的,但总有一些人会调节不过来,如果其中正好有必须去西藏工作的特殊人才,那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体力上适应了,也不等于能够全面发挥个人的能力。如在缺氧环境下,人的思维会比较迟钝,像学术研究、科学实验、文艺创作等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对于必须要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的人,还得反复进行自我调整,困难更大。因此在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克服高山反应新手段的同时,还只能通过扩大人员交往和进一步改善交通这两个办法。因为去的人多了,能够适应的人必定也多了。路上花的时间少了,条件舒适了,自身的调节就比较容易。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葛剑雄   编辑: 石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