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将军中有哪些出任了中国驻外大使?
2010年01月18日 11:1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脱我战时袍,还我女红妆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曾这样描写过中国战场上的“娘子军”:女人不穿裙子不涂口红,与男人一样舞刀弄枪。在新中国第一批大使夫人中,这样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也不在少数。当时摆在她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适应她们此前并不认同的所谓“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烫发、抹粉、涂口红,还要学习如何着装和西餐礼仪。在她们看来,如今革命胜利了,正是为建设新中国发挥才干的时候,自己怎能描眉画眼地出国去当“官太太”?有人抱怨当初不该来北京,有的吵着要回部队,更有人说宁可离婚也不出国做“夫人”。在会上,黄镇的妻子朱霖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参加革命就是为了翻身解放。进城后我们应该为国家出力,而现在却让我们去当夫人,去当附属品,这对我们简直是的罪恶,是污辱!”

眼看工作上的分歧就要演化成大使夫妇之间的矛盾,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邓颖超来解决此事。邓大姐的“现身说法”,让女同志们对大使夫人的身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就这样,为了国家的需要,这些从没穿过裙子、对梳妆打扮一窍不通的女战士们第一次坐在了梳妆台前,耐着性子学习对镜梳妆、描眉点唇。此时,应付这些繁文缛节已经成为组织上交给她们的一项特殊任务,而她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认真去完成这一任务。

为了尽快适应大使夫人的角色要求,夫人们一有空就穿上旗袍和高跟鞋,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脚上很快就磨出了茧子,大家忍着疼痛继续坚持练下去。他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早日成为合格的大使夫人,向组织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隔着窗户看递交国书,“以小见大”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泽东刚从苏联访问回来没几天,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要递交国书了。经周恩来同意,安排将军大使们在勤政殿旁边的小屋里,透过窗户纸的小窟窿,观看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仪式开始前,周恩来前来检查,他不让将纸窟窿捅得太大,说让外国人看见殿堂里这儿那儿一排大窟窿不雅观,只准每人用铅笔戳个小洞。他还意味深长地告诉大使们:“洞虽小,但你们要善于小中见大啊。”

仪式刚一结束,大家就热烈地议论起来。有的嘟囔道:话那么多,咋记得住呀?有的不以为然地说:反正事先写好,到时背下来就行了。最后,大家得出了两点共识:一是致辞应有充分准备,预先有个腹稿;二是我们首次递交之前,多练习几次,比如走步、站立、呈递的姿势等等。有人还建议趁热打铁,当场练习。于是,他们就在勤政殿的小屋中,你当元首、我呈国书地轮流练习了起来。

就这样,将军大使们透过屏风上微小的缝隙,观看到了递交国书的全过程,也在实践中明白了“以小见大”所蕴含的深意。

递交国书的仪式刚结束不久,周恩来便领着大家去见毛主席,毛主席高兴地跟大家逐一握手。他问黄镇:“你原来那个黄士元的名字,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说:“我脾气不好,需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镇静’。”毛泽东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改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

有的同志向毛主席提出:“我们不懂外语,有困难,怕搞不好外交工作。”毛泽东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不但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他又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因为你们不会跑掉。”毛泽东说这“不会跑掉”的话,是因为当时新闻刚报道了某国驻外使节叛逃。周恩来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在接见中,毛泽东还很认真地说:“你们这些将军出国当大使,不算转业,可以保留军籍。”

“伟大国家派来的伟大的大使”

1950年,外交部对各大使的任命书开始分批下发,各领使命的首批驻外大使即将启程赴任了。作为新中国派到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耿飚,在兴奋之余又有些莫名的忐忑,而他的妻子赵兰香当年是甘肃庆阳第一个独自骑马出远门的女子,这一次就走得更远了,她要走出国门……

跻身外交舞台的新中国将军大使,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外报纸刊出这样的评论:“在珍珠宝石成河的外交界,中国大使夫妇,男不戴勋章,女不戴首饰,表现出了新中国外交家的风格。他们代表着一个古老而甫告诞生的社会主义大国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已豪迈地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并以一种全新的外交风范展现于世人面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孟兰英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