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果敢:曾经的“国土” 居民仍说汉语[组图]
2009年08月27日 09:34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缅共阵亡将士纪念碑。注意看士兵的遗骨遗弃在外。

到了1989年,果人结束了激进的缅共统治,又率先打起了与政府和解的义旗,得到了政府和各派各族响应,从此缅甸内乱基本平息。人民有了舔抚伤口,安居乐业的机会。为此果敢人再拔头功。

(注1)“红包头”:果敢地方唯一的治安警察部队,一般由20-30人组成。这支部队身着清代衙役的皂白短打装束,腰挂弯刀,头包红布是模仿英人雇佣的印度巡捕的传统头饰。抗战时,“红包头”改编为“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人员千余,于敌作战上百次,阵亡150多人。

今日果敢

今日果敢

顺着柏油铺设的公路从边境行车20多公里,穿过金象区和双凤城就到了果敢首府老街,再往前是东城区。金象、双凤和东城是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在中国人看来可能算袖珍城市。果敢人精神面貌和市政建设大大超出我们意料。

行人接踵擦肩大多汉人装束,广告路牌一色中文书写。老街中式古朴平房,商店熙熙攘攘,小摊洋伞争奇斗艳,完全没有50年内因战乱彻底烧毁过两次的痕迹,几乎和云南小镇一模一样。而袖珍小城则高楼林立,街道宽敞布局合理,据说一年半载前才平地而起,有点“深圳风貌”。看来果敢人已经把多年积蓄倾注在家乡的建设上,而不是按照老规矩掘土埋在地下,这说明他们对迟到的和平信心百倍。搞建筑的老板工人一般都来自中国,说是这里的苛捐杂税不多而且不用验收。果敢《投资旅游指南》上称“果敢有数百亿人民币闲散民间”,人口则在15-20万人之间。这样,人均货币就达10-20万以上。

来往车辆特别多而且没有牌照,好似没有尾巴、四处嗅食的野狗。除了偶遇二战美式吉普和GMC十轮大卡,小车更多来自东洋,其中不乏高级越野类型;而摩托则是中国的天下,最为看好的是女款四行程100CC。这里开车不用驾驶执照,只要你有本事把车弄到路上就行。一些男孩屁股还没够到坐垫,就把油门加到最大,站在摩托上风驰电掣相互追逐,如同东方版的小型“超人”。

老街市中心耸立着“缅甸果敢民族和平纪念碑”。身着掸族筒裙的市长彭家荣先生,在旁边的两层市府大楼上接待我们。大楼年久失修歪歪斜斜,还有一半租给中国商人。据说特区政府领导人平时大都在家里办公,唯有老市长终年厮守旧楼俯视“臣民”,来此投资办厂的沈阳老板褚庆达说他为官廉正两袖清风,深得市民敬仰。

军人身着不同式样制服。最为醒目的是佩带黄色须穗装饰、头顶布包钢盔的缅甸军政府宪兵,他们戴着雪白手套的右手食指紧扣英式冲锋枪扳机,杀气腾腾地站在皮卡车兜里来回巡视。过往的百姓根本不屑一顾,而我却不敢摸一下挂在脖子上的相机。一些骨瘦如柴的士兵在长官的带领下进城打工补贴薪饷,他们肩章上有太阳标志的是缅甸政府军的地方部队,有数字101就是政府军的野战第101师。据说这里原来是99师,后来调防走了。淡米色军服的是政府安全情报人员。30多年来政府军首次东渡怒江进驻果敢,但是根据协议他们只能在山上安营扎寨。更多的是胸章上绣有“MNDAA(Myanmar National Democracy Allies Army——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子弟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戈叔亚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